在平均海拔超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拉果錯鹽湖如同一顆鑲嵌在世界屋脊的藍寶石。這片蘊含超百萬噸級鋰資源的“白色石油”沃土,卻因特殊地理環境面臨電力供給與運維的雙重困局。 01困境破局 當世界屋脊遇上能源孤島 拉果錯鹽湖地處阿里地區改則縣麻米鄉,海拔4700米,因遠離公用電網而形成“電力孤島”。一方面該地區目前依賴柴油發電機供電,存在供電系統薄弱可靠性差、成本高昂的問題,且燃油發電對高原脆弱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受限于高海拔、交通閉塞等條件,設備維護需投入大量人力,不僅運維成本高企,響應速度與檢修效率也難以保障。 傳統能源方案在這片雪域高原上,已然走進了死胡同,亟需一場能源技術的革新來打破僵局。構網型儲能技術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成為了這片高原的“剛需”,它突破傳統儲能的局限,為高原能源供應帶來新的可能。 與此同時,政策東風也為高原能源變革提供了有力支撐。西藏“十四五”能源規劃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提高新能源占比;《西藏自治區鋰資源開發及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 - 2030 年)》將鋰資源開發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此背景下,如何解決能源供應難題,保障鋰礦資源的綠色、高效開發,成為了亟待攻克的關鍵課題。 02 技術攻堅 南瑞繼保的高原「電力魔法」 南瑞繼保深耕能源領域三十余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榮創辦,實施近50個構網型儲能項目,占據國內95%以上市場份額,是當之無愧的構網型儲能定義者。憑借深厚技術沉淀與創新實力,南瑞繼保在紫金龍凈拉果鹽湖提鋰“源網荷儲”項目中,用四大創新功能為高原“能源孤島”撐起電力守護網。 據了解,紫金龍凈拉果錯鹽湖提鋰“源網荷儲”綜合供能示范項目由紫金龍凈清潔能源有限公司開發,南瑞繼保提供構網型儲能解決方案。 該項目不僅是國內首例高海拔離網新能源電力系統,更是國內最大離網型純新能源電力系統項目,以卓越的技術創新與實踐價值,成功入選第九屆國際儲能創新大賽2025儲能應用創新典范TOP10,成為新能源領域的標桿之作。 四大創新功能 1、系統級快速自恢復供電,10分鐘點亮高原 普通停電場景下,恢復整個區域供電可能耗時數小時。在拉果錯項目中,通過一鍵順控功能可實現儲能系統快速黑啟動,155臺構網型儲能并列運行,就能在10分鐘內遠程啟動UPS、BMS、PCS等數百臺設備,自動恢復通訊連接,如按下“超級重啟鍵”,讓陷入黑暗的礦區快速重獲光明。 2、構網儲能同容量空充變壓器,硬剛電力沖擊 變壓器合閘瞬間的勵磁涌流稍有不慎就會沖垮電力設備。項目中理想同步電源型構網儲能化身“電力穩定器”,在2024年4月1日測試中,成功抵御同容量變壓器合閘沖擊,業內首次實現全工況涌流抑制,為高風險電力操作筑牢安全防線。 3、電壓頻率百毫秒級快速恢復,精準控電零波動 礦區用電負荷變化劇烈,設備運轉與檢修常引發電壓頻率波動。協調穩定控制系統化身“最強大腦”,無論任何比例新能源接入情況下,都能夠協調穩定控制調節系統電壓。面對電鍋爐啟動造成的50%負荷沖擊,500毫秒內將頻率拉回標準值,始終保持電壓頻率100%合格。 4、寬域荷電狀態應用優化,釋放每度電價值 拉果錯項目一體化協調控制技術化身“能源管家”,通過新能源/負荷波動特性的超前優化調度、超短期功率預測和SOC動態校準技術,使儲能電量可用范圍超過90%。 03標桿案例 拉果鹽湖的「綠電煉金術」 紫金龍凈拉果錯鹽湖提鋰“源網荷儲”綜合供能示范項目一期一階段建設125MWp光伏發電設施與130MWh構網儲能系統,已于2024年3月29日成功發電;一期二階段建設75MWp光伏發電設施和405MWh構網儲能系統,已于2024年8月30日成功發電。項目新建供能系統可直接向紫金礦業售電用于提鋰生產,每年帶來1.84億元售電效益,帶來直接經濟效益20.3億元。 它不僅滿足了西藏阿里拉果錯鹽湖鋰礦項目的供能需求,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可靠電力備用保障;更每年減少20.3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為守護高原生態、推動綠色發展貢獻巨大力量。 04未來版圖: 從拉果錯到千萬個「綠電孤島」 拉果錯鹽湖項目的成功,為眾多能源“孤島”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無論是無人區礦產開采、綠電制氫項目的新能源消納,還是沙戈荒地區、綠色園區、海島微網的電力保障,構網型儲能技術都能發揮關鍵作用。 作為構網型技術領域的引領者,南瑞繼保正持續推進構網儲能的融合探索,著力構建高原零碳能源閉環體系,始終堅守自身的發展愿景,專注于讓清潔能源覆蓋每一處“電力盲區”,為全球能源轉型進程與可持續發展目標注入充沛動力,推動綠色電力照亮更多偏遠地區的發展路徑。 |
上一篇:海南首個獨立共享儲能電站正式投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