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價天花板究竟在哪?10月20日,上海鋼聯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上漲1000元/噸至54.05萬元/噸,最高報價54.8萬元/噸,再創歷史新高。當日,工業級碳酸鋰漲1500元/噸,均價報52.65萬元/噸。自從2021年以來,鋰價從5萬元/噸暴漲至超過50萬元/噸,漲幅超10倍。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電池中國 ID:cbea_battery 作者:金 東) 碳酸鋰價格儼然已如“脫韁的野馬”,且供需持續緊張。業內有研究研究機構將2022年全球碳酸鋰的供應量從2021年預測的49.7萬噸上調至63.6萬噸,將碳酸鋰需求量從此前預測的50.4萬噸上調至64.1萬噸。 無論是比亞迪、蔚來、廣汽等車企,還是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在內的電池廠商,無不為了獲得足夠的鋰而殫精竭慮。目前中國約有70%的鋰礦依賴于海外進口,其中澳大利亞進口比例高達60%。因此,對中國廠商來說,對鋰供應的穩定和安全需求極為緊迫。 在此背景下,曾經因資源品位低、開采難度大、成本高的云母提鋰日益受到業內重視,有望成為“救世主”。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在內的行業巨頭們蜂擁搶采,更有不少業外企業跨界而來,其中不乏央企巨頭。 臨武×宜春鋰云母“雙子星” “楚南部邑之最古者,莫如臨武。”史志這樣記載。臨武,這個位于南嶺山脈東段北麓,湖南省南部郴州市的小縣城,自西漢初年置縣以來,歷千年仍未改其名。如今,這個古老的縣城,在新能源東風的吹拂下,或要因其大山中的鋰礦而展露新顏。 “聞鋰而動”的投資者接踵而至。9月30日,上海安能工建礦業集團與臨武縣簽約含鋰多金屬礦資源采選、碳酸鋰加工以及鋰電池生產項目。上海安能工建礦業集團大有來頭,系中國中鋼集團旗下全資控股的中央企業。 上海安能工建礦業集團出手不凡。據悉,本次簽約項目投資規模達406億元,是臨武縣2021年GDP(163.7億元)的兩倍多。該項目將建設3000萬噸/年原礦處理生產線、300萬噸/年鋰精礦選礦廠、年產15萬噸碳酸鋰生產線和50GWh鋰電池生產項目。 就連曾經看不上鋰云母礦的贛鋒鋰業也出手了。企查查APP顯示,近日,湖南安能贛鋒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地址位于臨武縣武水鎮,經營范圍包含:常用有色金屬冶煉、銷售等。股權穿透圖顯示,該公司由上海安能工建礦業集團、贛鋒鋰業共同持股。 據了解,臨武縣境內有通天廟和桐柏兩座山脈,其云母鋰礦資源主要分布于香花嶺礦田,涉及鋰礦資源的礦權有香花嶺錫業有限公司、尖峰礦業香花鋪礦區、嘉宇礦業鐵砂坪礦區等多個合法礦權。根據臨武縣政府披露的尖峰礦業、新億達測試結果來看,當地云母可選出2.5%-3%品位精礦,實際云母品位或高于0.6%,超過宜春地區。 就在上海安能工建礦業集團簽約之后僅三周,又一家礦業巨頭星火趕來。10月19日,大中礦業發布公告,公司擬與臨武縣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公司及下游企業擬在臨武縣投資建設含鋰多金屬露天礦采選、碳酸鋰及電池項目,預計總投資160億元。 大中礦業宣稱,其全資子公司安徽金日晟礦業周油坊礦系含云母鐵礦石,臨武縣含鋰云母礦選礦主要以選云母為主,“云母精礦生產碳酸鋰關鍵在于回轉窯焙燒工藝,與公司現有球團回轉窯工藝相近”。 不過,臨武縣的鋰資源開發仍處于早期階段,且探明鋰云母礦儲量一般。實際上,全國的鋰云母資源主要集中在江西,其中宜春不僅擁有化山瓷石礦、白水洞高嶺土礦、宜豐縣獅子嶺礦、宜豐縣茜坑鋰礦等超20個云母礦,更擁有亞洲最大的鋰云母礦山宜春鉭鈮礦,整體鋰云母儲量占全國的約40%。 根據宜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披露的數據,宜春市目前已探明的鋰礦資源儲量就高達258萬噸氧化鋰當量,折合碳酸鋰約636萬噸。其中宜春鉭鈮礦可開采氧化鋰的儲量為110萬噸,折合碳酸鋰約27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鋰礦山之一。 實現碳酸鋰自給 長期以來,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坐擁優質資源的鋰業巨頭,看不上鋰云母。因為相較于鋰輝石(1-2%)和黏土鋰(0.3-1.2%),鋰云母氧化鋰品位很低,通常只在0.2-0.4%之間。這導致提鋰的生產流程長、回收率低,生產過程中對設備腐蝕嚴重,整體成本居高不下。 近年來,在技術的加持下云母提鋰成本已經大幅下降,從2017年的最高10萬元/噸降至如今的3.6萬元/噸,甚至更低。永興材料表示,鋰云母提鋰生產碳酸鋰的成本低于行業平均值,如以鋰云母為原材料,成本比鋰輝石低出較多。 國金證券指出,隨著鋰云母提鋰工藝優化,國內鋰云母已實現規模化生產,其儲量豐富、原礦成本較低的優勢逐漸顯現,發展鋰云母提鋰將成為中國戰略性需要。 總部位于宜春的九嶺鋰業,持有宜豐縣花橋大港瓷土礦,已探明原礦儲量9191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約100萬噸。該公司是國內目前僅有的四家具備云母提鋰技術和成熟產線的規模化企業之一,其他三家分別為永興材料、江特電機和南氏鋰電。其中,除了南氏鋰電鋰資源主要依賴外購宜春鉭鈮礦的精礦外,其他三家主要依賴自有礦山供應。 今年4月,同樣總部位于宜春的江特電機宣布,擬在宜豐縣投資新建年產300萬噸鋰礦采選、年產2萬噸鋰鹽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該項目將利用鋰云母制備高純度碳酸鋰及副產品的硫酸鹽焙燒新工藝。 根據江特電機披露的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00億元-21.00億元,同比增長661.73%-741.91%。其中,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52億元-7.52億元,同比增長710.26%-1003.83%。 而就在兩年前,江特電機因連續兩年虧損,股票被*ST ,一度瀕臨退市。 當年,總部位于江西新余,距離宜春僅幾十公里的贛鋒鋰業,曾計劃收購江特電機鋰礦業務經營主體銀鋰新能源,但是因價格沒談攏、嫌“云母提鋰產線效率差、成本高”等種種因素,未能收購成功,“畢竟要20多噸才能制備1噸碳酸鋰”,業內人士稱。 面對如今蒸蒸日上的江特電機,贛鋒鋰業或許已經后悔當初的決定。不僅沒有“抄底”優質資源,反而多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如今,贛鋒鋰業已經開始“亡羊補牢”。 除了到臨武參與開發鋰云母礦外,今年9月,贛鋒鋰業公告與宜春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構建從鋰資源開發到鋰電材料、新型鋰電池、電池應用的全產業鏈體系項目,預計總投資將達300億元。可見,贛鋒鋰業已重新認識鋰云母礦的價值。 事實上,除了成本大幅下降外,業內人士分析稱,云母提鋰主要看點在于原料自主可控,無需受制于海外,目前國內鋰云母儲量理論上可實現碳酸鋰自給。 數據顯示,2021年宜春碳酸鋰產量為8.1萬噸,超過全國的四分之一。背靠巨大鋰云母礦山的宜春市,更規劃了雄心勃勃的宏偉目標,到2025年宜春鋰云母精礦和碳酸鋰產量要分別達700萬噸和50萬噸以上;該碳酸鋰產量超過了2021年全國的總產能。 搶鋰云母大戰 整車廠、電池廠蜂擁奔向鋰云母礦。早在2021年12月,廣汽資本、上汽集團、尚頎資本就與九嶺鋰業正式簽訂戰略投資協議。廣汽資本將聯合上汽集團、尚頎資本共同投資九嶺鋰業。如今,九嶺鋰業已經提交IPO申請,規劃建設碳酸鋰14萬噸/年產能項目。 今年8月,比亞迪宣布擬在宜春投資285億元,建設年產30GWh動力電池和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及陶瓷土(含鋰)礦采選綜合開發項目。上個月,宜春比亞迪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經營范圍包括非煤礦山礦產資源開采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宜春市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比亞迪共同持股。 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也如猛虎撲來。今年4月,寧德時代宣布競得宜豐縣某(含鋰)探礦權,具有伴生鋰金屬氧化物265.68萬噸。此前,寧德時代與當地政府簽署協議,擬在宜春投資500億元建設鋰電項目,其中包括年產20萬噸的碳酸鋰電池材料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還曾與永興材料成立合資公司,規劃建設600萬噸采礦、選礦產能及5萬噸碳酸鋰產能項目。據了解,永興材料的隧道窯提鋰工藝較為領先,能有效提升鋰的轉化率。不過,今年9月,永興材料公告稱,與寧德時代協商終止合資經營協議。 緊隨寧德時代之后一個月,國軒高科也在宜豐縣取得了鋰礦普查探礦權。該探礦權含伴生氧化鋰資源量18.175萬噸。此前,國軒高科已在宜春規劃建設合計產能達12.5萬噸/年的碳酸鋰項目。 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曾放豪言,未來五年隨著宜春鋰云母工程等快速成長,進口鋰資源的需求量將大幅減少。到2025年宜春要形成50萬噸/年的鋰資源開發能力,徹底終結中國鋰資源的短缺情況。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