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位于望城經開區的德賽電池儲能電芯項目(以下簡稱“德賽電芯”)電芯聯合廠房主樓正式封頂,為一個月后的設備進場安裝打下基礎,更是為項目2023年一季度正式投產運營提供了保障。而這也意味著,長沙儲能材料產業,將實現從動力電池到“3C”電池比翼雙飛的格局,也為長沙儲能材料產業到2025年全行業實現產值1500億元的目標邁出緊實步伐。 項目名片 今年1月20日簽約落戶望城經開區的德賽電芯項目,計劃固定資產投資75億元,分三期布局20GWh產能的儲能電芯項目總部及研發中心、生產中心,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20億元,并帶動上下游電芯封裝業務加速聚集,助力長沙打造千億級先進儲能材料產業。 項目直擊 如果沒有導航,要找到德賽電芯工地真還不容易,因為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黃土地。 10月10日,記者到這里時,看到雖然周邊的市政道路也還在建設中,一個現代化生產基地卻已雛形初現。 最為顯眼的是,是進入掃尾階段的一棟超長鋼構車間。 “這是項目最大的單體建筑——電芯聯合廠房,長度441.35米,占地面積達3.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來自中建五局三公司的劉江林,作為項目片區經理,正是電芯聯合廠房的現場施工負責人,對廠房建設的每一步心里都有本賬:項目開工后,諸事順利,進場第7天達到辦公條件;第12天完成最大單體樁基施工;第16天完成首塊筏板澆筑;第25天完成鋼結構首吊…… “一句話,目前整個施工按原節點有序進行。”劉江林說,雖然項目建設工程量大,工期緊,疫情防控要求高,但經過科學安排,這些困難都被克服。由他負責的電芯聯合廠房,僅鋼構件消耗就達近3000噸,全部來自江西一家合作單位,需要150多輛大貨車運輸,安全和防疫都沒出一點差錯。 整個項目建設工地緊張、有序,這是記者采訪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上午11時剛過,剛才還熱鬧的工地,突然冷清起來,著裝整齊的工人們朝一路之隔的生活區走去。 “現在是午飯和休息時間了。”作為整個項目建設現場安全總監的張淵,從進場施工第一天開始,一直負責整個項目的安全工作,他和11名同事時刻掌握著工地安全生產情況。 “今天封閉的工地上,有1228人,其中施工人員1084人。”張淵告訴記者,接下來,根據施工需要,工地人員最多時會達到2800人,確保11月15日電芯聯合廠房順利交接。 而作為項目投資方的德賽電池,在9月29日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時,明確表示:“湖南德賽儲能電芯項目一期工程力爭在2023年一季度正式投產運營。” 根據湖南大學此前出具的《德賽儲能電芯項目投資可行性分析與風險評估報告》分析,德賽電池在長沙的新項目,不僅有利于長沙先進儲能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同時將吸引一大批優質研發設計企業、電力設備企業、動力電池企業和電動汽車企業等向當地聚集,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增強本土儲能產業鏈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屆時,長沙先進儲能材料又將翻開新的一頁。 一線心聲 “長沙宜居宜業,人杰地靈;優美、適宜的生活環境,加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必將使一批優秀的各類企業發展所需人才加速聚集于此,加入到德賽儲能電芯項目中來。” ——深圳市德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其 記者手記 長沙儲能新材料翻新篇 比亞迪在長沙生產汽車,旗下的長沙弗迪在寧鄉高新區日產汽車用的刀片電池超5萬片,這個廣為人知;比亞迪在長沙生產手機,日產手機量可達8萬部,這個知道的人相對就比較少了。 而大本營在廣東的德賽電池,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終端產品和設備,在智能手機、電動工具等中小型移動電源管理系統暨封裝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它進軍長沙的初衷,就是為比亞迪手機配套。 因為工作關系,記者曾現場見證了3年前德賽電池在望城經開區的投產啟動儀式。當時為了迅速投入生產,公司租賃了園區一家叫埃爾凱電器公司的部分閑置廠房生產手機用的鋰電池,并創下了當年簽約、當年投產、當年盈利的“德賽速度”。 后來,企業搬遷至園區建好的智能終端配件產業園生產,場地、規模都進一步擴大,但電芯等關鍵部件卻是來自合作伙伴。“一塊手機電池,電芯的采購成本占七至八成,是非常關鍵的部件。項目投產后,電芯等重要部件將可以自主生產。”德賽電池長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彭常賢向記者透露。 近年來,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形成了從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前驅體、電芯、儲能系統到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等鏈條完整,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鏈。 隨著德賽電芯明年一季度正式投產,長沙儲能材料產業也將由以往的汽車動力電池拓展到手機、筆記本等電子終端產品和設備上,這也意味著長沙儲能產業將翻開新的篇章。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