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第一代鈉離子電池 "2023 年,我國鈉離子電池將走向市場驗證期,在兩輪車、A00 級乘用車、儲能等領域實現小批量應用。" 日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勇勝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材料體系不斷突破,未來,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有望超過 200Wh/kg,與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相當。" 記者從日前舉辦的第二屆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現場獲悉,17 家企業通過全國首批鈉離子電池測評,參評鈉離子電池的平均能量密度為 104.1Wh/kg。 鈉離子電池應用元年來了 鈉離子電池憑借長壽命、易制造、高安全、理論成本較低等優勢,近年來成為動力電池行業 " 新寵 "。當前,我國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程提速,業內專家普遍認為,2023 年,鈉離子電池落地應用將取得突破。 " 全球已有 20 余家企業宣布成功研發鈉離子電池,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中國。這些鈉離子電池在電源、基站、儲能、電動自行車、數據中心與低能耗的工業叉車等領域已初步實現小規模示范性應用,鈉離子電池行業已經具有一定市場預期。"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劉賢剛在論壇上介紹說。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鋰離子電池及類似產品標準工作組、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組織開展了全國首批鈉離子電池產品測評活動,中科海鈉、弗迪電池、鵬輝能源、蜂巢能源等的 17 家企業通過測評。據統計,參評電池平均能量密度為 104.1Wh/kg,最高為 129.2Wh/kg,最低為 60Wh/kg,雖然相較于磷酸鐵鋰電池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已數倍高于鉛酸電池。值得一提的是,據介紹,參評鈉離子電池在過充電、低溫放電性能方面的測評表現優于鋰離子電池。 正極材料是決定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的關鍵因素。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變化最大的部分就是正極材料,這也正是影響鈉電池產業化的原因之一。當前,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有聚陰離子化合物、層狀氧化物和普魯士藍類化合物三條技術路線。 比亞迪儲能及新型電池事業部總經理尹小強指出,從產業化角度看,不同正極材料適用場景不同。他解釋說,聚陰離子化合物壽命較長、成本較低、結構穩定性好、安全性能高,適用于大型儲能;層狀氧化物體系能量密度較高,但在循環性能和成本方面不如聚陰離子化合物,適用于乘用車、兩輪車、三輪車領域;而普魯士藍路線由于工藝加工難度問題,產業前景仍不明朗。" 目前比亞迪已具備 150Ah 刀片鈉電芯的生產能力,20MWh ‘鈉電魔方柜儲能系統’已在廣西南寧投入試運行。" 尹小強說。 中科海鈉總經理李樹軍表示,對于中科海鈉而言,2023 年至 2025 年是鈉電產業化實施階段,核心工作包括測試市場、完善技術、定型產品、準備產能等。" 限于規模,鈉離子電池成本降低不會一步到位。就產業可持續發展而言,成本穩步下降并且不反彈更有意義。" 李樹軍預計,2026 年開始進入鈉電產業化成熟階段,2030 年有望逐漸形成 TWh 規模產業。 " 今年是各類鈉離子電池示范項目密集落地的一年,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鈉電應用的元年,甚至是鈉離子電池從實驗階段走向量產階段關鍵之年。" 鵬輝能源儲能與動力電池研究院助理院長王康說。 鈉離子電池 2024 年或將迎來價格拐點? 儲能是鈉離子電池核心應用場景之一。記者從論壇上獲悉,2021 年、2022 年,新型儲能年復合增速為 99.5%,預計未來 5 年,我國新型儲能還將以超過 50% 的年復合增長率快速發展。2022 年,在我國新型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占比 94%,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占據主導地位。 " 儲能電池注重降本和長壽命,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是其最關注的性能指標。能量密度決定電池總投入成本的高低,而循環壽命則決定單次使用成本的高低。" 中科海鈉市場總監康利斌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能量密度越高,意味著在有限的裝配空間里,能量占比越高,輔材等各種配套越少,成本也隨之減少;循環次數越多,電池的使用次數越多,單次使用成本越低。 王康認為,在鈉離子電池三條技術路線中,聚陰離子化合物路線因其安全性能和循環壽命的優勢,長期來看,會更契合大儲或工商業儲能。 尹小強預計,隨著鈉離子電池的進一步規?;瘧茫?024 年或將迎來一個價格拐點,屆時,特別是在儲能應用方面,鈉離子電池成本會低于鋰離子電池成本,而 2025 年,成本有望更大幅度下降。 比亞迪儲能產品 目前,鈉離子電池已在儲能領域開始示范性應用。2022 年 10 月,中國能建中標三峽能源安徽阜陽市 300MW/600MWh 儲能項目,其中包括 30MW/60MWh 鈉離子電池儲能單元,是當前國內最大規模的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 7 月 14 日,廣州鵬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青島北岸控股集團簽訂 5MW/10MWh 鈉離子儲能電站示范項目合作協議,首次實現了鈉離子電芯在北方儲能電站的大規模應用。 華陽集團利用關停電廠的輸電線路和場地布局,建設鈉離子電池和飛輪儲能獨立共享儲能電站,建設規模為 100 兆瓦時、200 兆瓦時的項目,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用。 雖然鈉離子電池尚處于產業化初期,但相關利好政策不斷。今年 1 月,經國務院同意,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新型儲能電池產業化技術攻關,推進先進儲能技術及產品規?;瘧?。研究突破超長壽命高安全性電池體系、大規模大容量高效儲能、交通工具移動儲能等關鍵技術,加快鈉離子電池技術突破和規模化應用。 廣西、深圳、山西、河南等地的能源領域規劃性文件中均提及要開展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領域的應用示范。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表示,未來鈉離子電池在用戶側儲能、數據中心和基站儲能等中小型儲能領域有望實現率先滲透。 |
下一篇:鉛碳電池進軍儲能領域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