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和城市更新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任務,如何利用各種資源,通過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實現能源系統的轉型和升級? 在19日開幕的上海市科協學術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江億作主旨報告時強調了儲能技術的重要性。“以前,化石能源的核心技術是燃燒,現在核心技術變成了儲能,電力和熱力都需要通過儲能來平衡。” 《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4》顯示,從需求總量上看,到203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13萬億千瓦時以上。 “這意味著大量的主導電源不可調、不可控,導致電源側和負載側不匹配,需要儲能。”江億稱,儲能技術有很多種,例如鋰電池、儲氫、抽水蓄能和空氣壓縮等。儲熱也是一種重要的儲能方式。熱泵可以將低溫余熱提升到所需的溫度,儲存在熱水罐中。在他看來,電動汽車也是未來最好的儲能資源之一。 江億解釋道,家庭用車的行駛里程數跟出租車相比,是出租車的1/10。一般的家庭一個禮拜或者10天充一次電,所以電池壽命是跟充電次數成正比的。按照現在的用法充電,不儲能的話,車可以用30年。“你的車15年就該換了,可是電池還是新的。所以現在電池壽命對于家用車來說已經超過了車的壽命。” 怎么做到同車同壽?他表示,充電樁可以做成保護電池壽命的性能,控制充電速度、充電不要太滿、也不要用光,這樣就可以延長電池壽命。 “要把(智能)充電樁系統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不能看成營利的手段。它們更大的作用是幫助新能源系統解決日內的峰谷差,而且充電樁建設加免費充放電,加起來投入的綜合成本也不過是專門建儲能設施成本的1/3。同時又解決了新能源系統的發展,應該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江億說。 他強調,快充樁適用于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場景。城市里的應該是一位一樁的智能慢充樁,要求使用者即停即接,消納風光電。這些充電樁作為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又促進了電動車的發展,“這是將來的發展方向,又解決了城市電網調節問題”。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