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積極發展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智能微電網,實現與大電網兼容互補;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邊遠地區探索建設高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微電網;鼓勵具備條件的重要用戶發展分布式電源和微電網。 大電網與微電網同步發展被寫入能源規劃,描繪了我國電網未來運行的嶄新場景。隨著“雙碳”目標的逐步落地、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動以及分布式能源建設的全面鋪開,微電網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所謂微電網,就是以分布式能源為主,配置儲能,實現智能化控制,構成一定區域范圍內發配供儲一體化的獨立微型電力系統。微電網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載體,更適應分布式能源發展趨勢,更有利于促進分布式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 大電網基于現有電力系統格局,最大限度滿足廣大城市和大負荷工業用電需求。與大電網定位不同,微電網主要解決獨立主體、廣大城鎮和農村的用電需求。如果把大電網比作大水庫,基地型電源點就屬于水源地,超高壓就是連通水庫與水源的河道,微電網則是分布在廣大用戶周邊縱橫交錯的溝渠。大電網把大負荷匯集起來實現大范圍調度平衡利用,微電網則就近利用資源實現自我供給平衡。 隨著能源的轉型升級,電網將逐步演化為大電網和微電網兩種形態運行,并分別服務于不同的市場主體用戶,兩個電網相互依存、兼容和互補,從而最大化接納更多新能源電力。與此對應,未來電力市場也將隨著電網升級迭代為兩大市場,即集中式和分布式電力交易市場。 廣大城鎮和農村潛在的電力需求為微電網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構建微電網,就地取材、就地平衡、就地消納,不僅可以迅速提升農村用能水平,還可以極大減少電網輔助投入。 微電網落地見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以城鎮和農村為基礎,開展微電網資源普查和規劃。微電網資源普查是一個區域范圍內電力供給和需求的總體規劃,包括可提供電力的分布式資源和自主消納新能源的能力,又兼顧與大電網的關系協同。要研究電力輸入型微電網和電力輸出型微電網兩種選項,在網內選準一個相對集中的負荷點作為微電網的重要負荷支撐。微電網規模要因地制宜、可大可小,可以是一個小型鄉鎮、一個片區、一個負荷中心的輻射區域。同時,要基于長遠需求,而不是短期需求。目前,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正在全面展開,要結合這項民生工程,早入手、早布局、早謀劃、早建設。 第二,按照一體化發展運營模式,制定總體方案推進試點示范。微電網包括分布式電源、儲能、智能控制系統,以及一定區域內的電力用戶,是一個發、供、用、儲、控一體化的電力系統。不能以“電網是電網、電源是電源、儲能是儲能”的思維做單方面考慮,而要一體規劃、一體投資、一體運營,任何主體包括電網企業、發電企業等都可以作為微電網投資主體。大電網是多個電力投資主體的集合,微電網往往只有一個主體為用戶提供電力;大電網是一個系統,微電網是一個單元。總體方案至少包括電力供給平衡如何保證、儲能規模和方案如何規劃、整體建設投資如何策劃等方面。 第三,從分布式光伏開發切入,以點帶面做好長遠布局。微電網規劃牽扯的環節紛繁復雜,必須選準切入點,提前卡位做好長遠布局。應率先從發展分布式光伏切入,以一個區域或一定范圍內分布式光伏開發為契機,首先完成分布式能源總體規劃,逐步完成區域用電規劃,然后結合總體方案生成微電網開發方案。此外,還可以從負荷中心切入,通過培育區域范圍內相對集中的負荷點,以點帶面輻射分布式資源開發,最終完成對區域電力發展的統籌。 第四,創新發展模式,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目前,微電網發展沒有固定模式和經驗可循,如何在創新發展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平衡各方面主體關系顯得至關重要,涉及分布式資源利用、負荷中心規劃、儲能系統運營模式、與大電網互補兼容及相互支撐、構建分布式電力市場交易等,需要統籌規劃。 作者丨胡瑛(作者系中國華能集團廣西分公司副總經理)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