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氣、來水和華中地區內外電力供應形勢,華中電網2022年迎峰度冬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計,正常情況下今冬明春華中電網最大負荷1.81億千瓦,同比增長13.6%。 “三重”拉尼娜、冬季極寒、低溫雨雪、秋冬連旱、電煤供應不足、疫情不確定性……這些特點映射到冬季的華中電網,是水電儲能值較常年同期下降近四成,水電發電能力不足,風電大概率凍機,光伏發電出力不足。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中分部如何應對華中電網今冬電力供應所面臨的考驗? 多方聯動 協同發力 華中區域進入寒冬之前,國網華中分部就已密集行動,為迎峰度冬保供電打好提前量。 在9月底組織召開的華中電網黨的二十大保電工作部署會暨2022年迎峰度冬工作座談會上,國網華中分部提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針對能源電力保供的邊界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堅持“增強本地供應能力與大范圍優化電力資源并重”,推動源網荷儲協同發力,提升電源供給能力、電網配置資源能力、負荷管理能力。 在11月初的華中電網直調電廠迎峰度冬視頻工作會上,國網華中分部與華中地區各發電企業和直調電廠就持續提升機組發電能力、做好存煤蓄水、加強對重要輔機的維護管理、常態化開展發電能力測試和機組出力受阻統計等工作進行務實探討,為網廠雙方充分發揮度冬“保供一盤棋”統籌效用奠定堅實基礎。 11月中旬,國網華中分部有關負責人陸續拜訪華中地區各省能源局,積極就華中電網度冬保供工作深入溝通,從各個渠道爭取跨區資源,進一步提升負荷側響應和實際執行效果。相關省能源局發揮地方政府部門統籌協調優勢,督促省內發電企業加大電煤儲運力度。 多重策略 科學布局 為全力守牢大電網安全生命線,確保迎峰度冬電力保供平穩有序,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國網華中分部采取了多重策略。 在強化保供組織工作方面,根據有關工作部署,國網華中分部將協同國網湖北、湖南、河南、江西電力,積極向相關省政府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匯報溝通,重點在煤(氣)供應保障、增購區外來電、負荷側管理等方面爭取理解和支持。 圍繞加強電網運行管控,國網華中分部統籌安排煤電機組、電網設備、華中二級骨干通信網秋檢;推進電磁暫態仿真能力建設,提升主網穩定特性認知水平,完成華中電網2~3年規劃滾動校核分析;持續提升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完善電力監控系統應急機制,推進同城調度暨應急指揮中心建設。 聚焦做好存煤蓄水工作,國網華中分部加強電煤監測預警,督促電廠保證度冬電煤供應;組織發電企業全面完成機組檢修消缺,保證度冬設備健康運行;安排水電最小方式運行,全力保水蓄水,盡力抬高水庫水位,為度冬保供創造條件。 針對特高壓工程集中投產,國網華中分部細化穩控措施和過渡方式校核,開展重大項目和重大風險監督檢查,確保電網安全穩定;做好迎峰度冬重點工程投產調試,確保1000千伏特高壓武漢站、1000千伏荊門—武漢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按期投運,推動形成華中特高壓“E”形網架;確保華中500千伏主網“3機5站22線6變”投產,提升主網供電能力465萬千瓦。 互濟共享 常備不懈 當前,國網華中分部全力組織跨區跨省互濟,多措并舉增加華中電網迎峰度冬電力供應儲備。在跨省互濟方面,國網華中分部強化華中電網備用共享,充分利用四省用電負荷時空差異,組織開展省間互濟。在跨區互濟方面,國網華中分部密切關注全國電網供需形勢,充分利用跨區通道剩余空間,通過省間現貨、應急調度等方式,全力爭取區外電力電量。 國網華中分部深入開展中長期市場連續開市、連續運營,強化送受端溝通聯系,開展華中—西北迎峰度冬交易磋商,同時緊跟金沙江上游蘇洼龍水電站機組投產調試進度,主動及時協調交易輸電各環節工作,落實11月份送湖北交易電量3.3億千瓦時。 國網華中分部還積極協調落實2023年省間交易計劃,繼續推動構建“送端多省打捆、受端多省共享、電網居中統籌”和“多通道聯合優化”跨區交易新機制,根據華中、西南“豐枯互濟、區域互保”框架協議和華中、西北電力保供應急互助交易機制,爭取落實2023年度跨區跨省優先計劃1700億千瓦時。 電網應急管理也是重要一環。針對重要輸電斷面、樞紐變電站及易受覆冰山火影響的重要線路,國網華中分部編制專項調度處置預案,并結合度冬期間電網運行特點和薄弱環節,組織開展聯合反事故演習,切實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放眼當下和未來,國網華中分部將在安全保供上持續發力,強化“安全一張網”“保供一盤棋”,推動各類電源增發穩供;在電網發展上持續發力,科學布局未來電網,增強系統調節能力;在能源轉型上持續發力,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在創新驅動上持續發力,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