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中國網獲悉,11月28日,由惠陽區人民政府、惠州市科學技術局聯合舉辦的2023惠陽區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在沙田鎮舉行。大會邀請徐春明、趙天壽、劉科、劉濤等知名專家齊聚惠陽,為推動惠陽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副市長李俊玲,區領導譚星海、王家榮、侯粵峰、陶偉軍、劉偉東、胡冠文等參加活動。 李俊玲在致辭中指出,惠陽區從制造端、電網側、用戶側持續發力,產業發展空間大,產業鏈齊全、終端產品門類齊全,擁有精細化工園,具有良好儲能產業基礎。儲能產品覆蓋鋰電移動儲能、戶用儲能、分布式工商業儲能、集裝箱式大儲能和鐵鉻液流儲能,除了鋰離子電池技術應用,在鐵鉻液流、鈉離子電池、氫能儲能等技術路線也有布局和探索。惠陽還是全市首個用電量超百億千瓦時的縣區,為儲能示范項目提供了豐富的場景和巨大的市場需求。希望各位專家交流展示前沿科技成果,精準把脈行業發展趨勢,引薦更多專業人才助力惠州高質量發展;希望廣大企業家帶更多項目落地惠州、帶更多朋友投資惠州、帶更多商機發展惠州。我市將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為企業創新創業提供保姆式、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的優質服務,努力把惠州打造成為國內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高地。 大會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博導,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徐春明帶來主題為《國家儲能產教技術融合平臺與鐵鉻液流電池長時儲能進展》的演講。徐春明圍繞儲能平臺建設進展和鐵鉻液流電池進展兩大內容,提出鐵鉻液流電池是一種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大容量、長時間且完成商業化驗證的儲能方式,最為適合大規模長時儲能。目前,鐵鉻液流電池三大技術問題已通過對電極、雙極板、電解液、催化劑等各組件的重新設計解決,并從性能端得到驗證。 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作《創新社會建設——碳中和背景下的儲能及長時儲能技術》主題演講。劉科認為,把風光以綠色甲醇儲存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是碳中和背景下的長時儲能技術,電池技術進步至關重要,但不能完全依賴電池。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 趙天壽帶來主題為《電化學長時儲能技術及創新》的分享。他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促進新型儲能多元化發展,支撐多能互補能源體系建設,長時儲能技術是儲能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電化學流體電池易模塊化、時長靈活、安全、無地理限制,適合于長時、大規模儲能,通過技術創新突破儲能瓶頸,是搶抓產業機會的關鍵。 大會期間,惠州市惠陽區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中海儲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古瑞瓦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粵惠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圖跡數字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上海立米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惠州勝獅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惠州博誠世紀鋼鐵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廣東海得利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南山熱電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儲能上下游企業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三和街道與上海寰晟電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圩鎮與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豪馳智能汽車有限公司,鎮隆鎮與湖南金凱循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六緣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小櫻桃實業有限公司、惠州市小安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項目合作協議。 大會期間,惠陽區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儀式舉行,10家聯盟成員單位代表上臺按手印啟動。惠陽區新型儲能企業以平等互利、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原則,成立惠陽區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上,徐春明院士,趙天壽院士,西安圖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章羽,中宏鑫盛大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蘇衛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儲能技術研究部儲能系統設計與示范研究組組長劉濤圍繞“拓展新場景、應用新技術、提升利潤率,儲能市場‘卷到極致’下的惠陽突圍之道”進行圓桌對話。 惠陽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劉曼麗 朱偉華 劉勇 方詠詩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