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中國網獲悉,12月3日,以“賦能雙碳 新然儲之”為主題的2023湘湖儲能行業發展論壇在杭州圓滿召開。 浙江省能源局付韜出席論壇并致辭。他表示浙江省深入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安全有序推進能源領域碳達峰,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能源綠色低碳發展與保供穩價工程”將成為未來五年浙江能源工作的主要抓手。他建議,要強化核心技術攻關、拓展應用場景、增強風險意識,為全面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中電聯電動交通與儲能分會、電力投資央企、省屬能源投資企業、民營新能源上市公司、大型設計院、高能級科創平臺等相關企業代表,以及協會會員企業代表共約百余人出席會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型能源體系的建設,不僅是我國能源轉型的長遠目標,也是適應全球能源體系轉型的戰略舉措。儲能作為優質靈活性調節資源,可有效平抑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提高能源的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本次論壇以“賦能雙碳,新然儲之”為主題,聚焦新型能源體系與儲能,共同探討雙碳背景下,儲能如何與新型能源體系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共筑新型能源體系下的儲能新生態。 01 新型能源體系下系統友好型儲能的發展思考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未來非化石能源將替代傳統高碳能源,成為電力系統能源供應的主體。大規模新能源的接入對電網的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錢嘯立足浙江省新能源發展情況,為大家展示了浙江省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路徑研究,并從路徑研究展開,提出了浙江電網對新型儲能技術的最新要求,包括強有力的系統支撐能力,更長的儲能時長,靈活的儲能布局、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不同時期和不同技術路線的匹配性和適應性,深入分析了儲能技術如何以更加友好的形式集成到電網中。 02 電化學儲能運行評價指標體系 及行業統計數據分析 隨著儲能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儲能的安全建設和運行壓力也在不斷增加。電化學儲能電站不同于常規水電、火電等機組,在電力系統中扮演著“電力海綿”的“蓄水池”作用,運行狀況、運行特性與系統要求和應用場景密切相關。會上,中電聯電動交通與儲能分會業務部主任馬海偉為與會人員帶來《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運行評價指標(試行版)》的詳細講解,從儲能電站本身安全運行情況和儲能電站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的作用兩個維度展開,細致分析了電力電量、能效可靠性3大類、17小類、40項評價指標。 03 浙江省新型儲能發展現狀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突破50GWh,同比增長250%+。今年以來儲能行業高速發展,浙江作為儲能市場的掘金熱土,網側、源側、用戶側三側項目加速落地。截至2023年10月底,全省已建成新型儲能累計裝機80.6萬千瓦。杭州儲能行業協會秘書長何欣怡在會上分享主題報告,從政策、產業、項目建設三方面著手,呈現了浙江省新型儲能的發展情況。 04 《浙江省用戶側電化學儲能技術導則》 征求意見稿解讀 得益于浙江省分時電價政策的調整和各市、區縣陸續出臺的支持政策,浙江成為用戶側儲能發展最火熱的省份之一。為規范用戶側儲能的發展,浙江省能源局提出了《浙江省用戶側電化學儲能技術導則》的編寫,并組織杭州儲能行業協會和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等單位進行編制。本次論壇特別邀請了主要編寫人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州供電公司陳瑜作主題分享,解讀了《導則》征求意見稿的各個章節,并針對公開征求意見時收到的業內關心之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05 源側大規模高能量儲能系統解決方案 在雙碳目標的愿景下,近年來新能源發展迅猛,截至今年9月底,光伏累計裝機已超過火電,一躍成為我國的第二大電源。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也對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來自上海正泰電源有限公司光儲系統部的負責人姜磊,在會上分享了光儲的發展情況及趨勢,從成本、性能、安全等方面介紹了公司最新的液冷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并展示了荒漠、水庫、高海拔等地區的典型應用案例。 06 虛擬電廠下工商業儲能的商業化運營建議 鑒于新能源較高的波動性和隨機性,電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納所需的靈活性調節資源日趨緊張,迫切需要推動“源隨荷動”向“源網荷儲協同互動”轉變。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調控中心張鋒在會上與大家分享了主題報告《虛擬電廠下工商業儲能的商業化運營建議》,從虛擬電廠和工商業儲能相互賦能的角度,介紹了虛擬電廠的價值,并基于虛擬電廠就工商業儲能得盈利模式和商業化運營提出了相關建議。 07 面向新型能源體系的 工商業儲能關鍵技術淺析 當前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數字技術的推動下,數字能源應運而生。BMS作為儲能系統中極為重要的感知部件,是儲能系統的核心基礎,也是EMS決策、PCS執行的重要依據。來自杭州高特電子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建江,從目前工商業儲能循環壽命、安全性風險以及運行維護等方面,提出了集成單體安全閥、電壓、溫度監測的新一代BMS及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08 工商業儲能商業模式和運營實踐探討 針對浙江省用戶側儲能高速發展的現狀,來自浙江永能控股有限公司的陳超,在會上與大家分享了工商業儲能相關的政策及成本情況,并就現有的四種商業模式,結合擁有的應用案例和實踐經驗進行了分析,對未來工商業儲能的多元商業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我國現已進入能源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新型儲能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迫切需求,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的重要支撐,也是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重要保障。 未來,愿儲能人與電力人攜手同行,齊心并進,將新型儲能打造成未來電力系統的“穩定器”、新型能源體系的“壓艙石”,共同書寫儲能高質量發展的浙江答卷!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