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中國網獲悉,7月19日-7月20日,以“光聚綠能 儲勢而行”為主題的2025光熱與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舉行。會議由哈密市人民政府、中國能建投資集團主辦,大唐新疆發電有限公司、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華曜新能源有限公司、蘭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可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電工程西北電力設計院、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協辦。 2025光熱與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交流會現場。哈密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華攝 本次交流會聚焦哈密“一標桿兩典范”戰略定位,匯聚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兩院院士、科研機構代表及產業鏈企業精英,共同探索光熱與新型儲能技術突破路徑和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推動哈密乃至新疆、全國光熱和新型儲能協同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主任管曉宏,哈密市委書記孫濤等出席會議。哈密市委副書記、市長吾拉木江·熱依木,自治區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志光,中國能建投資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茅向前分別致辭。哈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志先主持會議。 吾拉木江·熱依木表示,哈密是全國風光資源最好、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哈密市聚焦打造千億級電力新能源產業集群,積極做好“風光無限”文章,加快“追風逐日”步伐,全國首批、新疆唯一的國家光熱示范項目——中國能建哈密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已成功商業化運營,國內裝機最大的單體光熱項目——中能建“光(熱)儲”多能互補一體化綠電示范項目以及大唐、三峽等“光熱+光伏”發電項目正在加快建成并網,全釩液流、鈉離子、壓縮空氣等多元化長時儲能項目正加速布局。 余志光表示,新疆作為國家確定的“三基地一通道”、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在全國能源發展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哈密市統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與新能源發展,在優化布局、基地建設、項目落地、創新發展、煤電轉型、電網支撐、儲能建設等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茅向前表示,哈密市積極踐行“一標桿兩典范”戰略定位,聚力打造“國家級現代綜合能源產業化示范基地”樣板區,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光熱、儲能等重要新能源項目,新能源產業全面彰顯新氣象、迸發新活力。中國能建投資集團作為中國能建的旗艦與核心投資平臺,著力打造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交能融合、氫氨醇油、智算中心+AI“五大重點業務”,加快培育以新能源、新型儲能等為代表的戰略新興及未來產業,大力推動“新能源+儲能”一體化協同發展。 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長劉亞芳,哈密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云濤,王中林院士,管曉宏院士,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肖立業,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顧問孫銳,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發展部主任魯剛作主旨演講。 劉亞芳在《我國光熱及新型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現狀及趨勢》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當務之急是要多措并舉、因地制宜發展各類儲能,迅速提高系統靈活調節能力;復合型儲能、耦合型儲能是長時儲能重要發展方向。應該像發展儲電技術一樣,推動儲熱、儲氫技術產業化發展;光熱發電兼具大容量長時儲能特性,還能夠提供寶貴的系統轉動慣量,是“3合1”技術路線,其系統性價值應該得到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將有力促進雙碳戰略的貫徹實施。 李云濤在《哈密市光熱與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布局》的主旨演講中介紹,哈密市已建、在建光熱裝機容量700MW,規劃2027年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MW,形成百萬千瓦級示范項目基地;2030年總裝機規模實現4000MW;2035年總裝機規模實現10000MW,形成千萬千瓦級示范項目基地。哈密市已建、在建新型獨立儲能裝機容量1590MW,規劃2027年總裝機容量達到5000MW;2030年總裝機規模實現10000MW,形成千萬千瓦級示范項目基地;2035年總裝機規模實現18000MW。 王中林在《光熱轉換與微納能源技術——原理、材料、全球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太陽能熱發電是通過收集太陽能,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再發電的技術,從光熱效應、紅外吸收效率影響因素等物理原理上,從光熱轉換材料上介紹了光熱技術現狀與趨勢,并指出了未來面臨材料成本與規模化生產難題、長期光照穩定性問題、柔性/可穿戴系統集成技術瓶頸、系統成本四個挑戰,未來重點發展AI優化材料設計、光熱-發電混合系統、可持續可降解光熱制劑開發。 管曉宏在《氫賦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統與能源革命》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能源電力系統綠色化勢在必行,經濟儲能技術是利用可再生新能源的關鍵,也是為未來算力、數據中心提供綠色能源的基礎;氫賦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統能夠實現局域能量平衡,保證系統經濟性,構建市場可復制的分布式零碳能源系統,改變碳排放與發展權關聯、減碳必須付出代價的認知;氫賦能零碳供能、儲能、轉換和互補的系統工程,將可能深度改變能源結構,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設施提供零碳能源,確保新質生產力的綠色特質,實現以綠色、分布、市場為標志的能源革命。 肖立業在《大規模電加熱儲熱及其混合儲能技術》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可再生新能源+儲能+發電/熱電聯供技術在經濟上具有較好的優勢,并具有較好的應用場景。未來可在系統設計、集成和降本增效領域進一步研究,可為“雙碳”戰略提供新的解決思路和途徑。 孫銳在《壓縮空氣儲能發電技術應用現狀及展望》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壓縮空氣儲能發電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可以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可以發揮我國火力發電產業的優勢,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市場需求;國內相關的研究機構和企業需要針對相關技術進一步開展研究開發工作,進一步提高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性能,進一步降低工程投資。 魯剛在《新型電力系統調節資源體系集成創新發展》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新型調節資源體系建設要先行,對光熱、新型儲能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應立足引導助力其在調節資源體系整體變遷中整體功能價值發揮;面對新能源全面入市,新型儲能發展將由強制配儲政策驅動,逐步進入“市場化收益機制+成本下降”驅動的增長階段。 新疆哈密“光熱技術研發中心”揭牌儀式現場。 交流會期間,新疆哈密“光熱技術研發中心”重磅揭牌。據介紹,該中心由大唐新疆發電有限公司、中能建新疆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與本地高校聯合產業鏈企業共建,首創“企業出題-高校解題-市場閱卷”協同機制,聚焦30萬千瓦級光熱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攻關。 交流會期間,還舉辦了光熱產業技術分會以及新型儲能分會。光熱產業技術分會上,在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常務副理事長趙曉輝的主持下,浙江可勝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金建祥,蘭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多進,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孫登科,山西常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洪國,新疆華曜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黎建鋒,中國能建西北電力設計院設計總工程師黎建鋒等分享了塔式、菲涅爾式等前沿技術的工程實踐、系統集成方案、成本分析及在哈密低碳發展中的應用前景,為光熱產業的規模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新型儲能分會上,中能瑞新產品開發總監常嵩,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振濤,中能建數智(西安)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陶君,西安熱工院儲能所所長韓偉等聚焦液流電池、壓縮空氣、火電抽汽蓄能等多元化技術路線,探討了研發生產、長時低成本化、技術進展及創新應用,展現了新型儲能技術的蓬勃活力和廣闊前景。 在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龍騰光熱、云圖熔鹽、江蘇聯儲、新疆硝石等企業展示了他們在熔鹽槽式集熱器、新型熔鹽服務方案、化鹽過程控制等領域的創新成果。 本次會議構建了“政策-技術-產業-應用”深度對話平臺,為哈密建設國家級現代綜合能源基地凝聚共識。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實地考察大唐石城子100萬千瓦“光熱+光伏”一體化清潔能源等示范項目,見證哈密能源創新實踐成果。(李孟鵬 楊梓安 實習生 王連旭 )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