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 事 目 標 為支撐落實我國“雙碳”戰略目標,加快提升儲能行業科技創新能力,深入推進儲能技術加速發展,加強顛覆性和創新性的技術供給,探索競爭性、前沿性領域以賽代驗新模式,以應用為導向,推動技術、產品和測試標準化,推動建立儲能技術“標準化”新機制,樹立儲能技術的標桿,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會同常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主辦第二屆全國先進儲能技術創新挑戰賽。 組織領導 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會同常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主辦,挑戰賽各相關組織單位共同組成挑戰賽組織委員會(以下簡稱“組委會”),負責大賽的整體安排和組織管理工作,組委會成員由主辦單位領導及相關部門、單位、行業協會負責同志擔任。 支持單位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主辦單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 常州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常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溧陽市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 江蘇省溧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 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 中國能源報 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 新型電力和新能源產業創新聯盟 本次挑戰賽的主題是“創新驅動,先進儲能”。按照技術成熟度的不同,挑戰賽設置創新創意類、科研樣品類及標桿產品類三個主賽道,同時,針對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技術中遇到的熱點問題設置儲能壽命模擬預測比賽和儲能安全集成創新比賽兩個專業賽道。參賽團隊視情況選擇相關的賽道參加,三個主賽道和兩個分賽道原則上同步開賽。賽道具體設置如下: 主 賽 道 (一)創新創意類 01比賽內容 創新創意類比賽主要針對儲能技術發展中遇到的痛點、堵點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面向未來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尋找創新創意構想,尤其是儲能領域重點關注的安全性、日歷壽命、循環次數、功率響應、初次采購成本和全壽命周期度電成本控制、系統集成、智能化傳感和監控、消防、人工智能、資源可持續性、碳足跡核算等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問題,包括不限于: 鋰離子電池、固態鋰電池、鈉離子電池、有機電池、水系電池、液態金屬電池、鉛碳電池、金屬硫化物電池、新中長時間儲能技術;超級電容器、高功率鋰離子電池、高功率鈉離子電池、電介質電容器、飛輪儲能、新短時高頻儲能技術;抽水蓄能、液流電池、重力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儲熱、儲冷、儲氫、化學儲能、新超長時間儲能技術等儲能本體技術;傳感器、壽命預測技術、快速檢測技術、高水平分析技術、計算和模擬仿真、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安全預警與防護技術、電源管理技術、創新材料、梯次利用、再生與回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控制、碳足跡和能耗計算等儲能支撐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流程等儲能制造技術。 02評比標準 主要考核創意構想的創新性,具體指標包括:需要解決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構想應用可行性的判斷分析、技術的創新性,牽引指標的先進性,應用場景和潛在商業化價值等。 03評比方法 采用國內外同行評議的方式,參賽者提供創新創意類申報書,組委會組織專家組依據參賽的申報材料和現場答辯情況,從創新性、可行性、先進性、預期應用場景的優勢及工作基礎等方面進行獨立、客觀、公正的評價和打分,按照票分排名后評出優勝項目。 04獎項設置 技術創意獎,擬設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總數不超過20項。 (二)科研樣品類 01比賽內容 科研樣品類比賽主要面向具備產業化條件的研發樣品,尋找先進的儲能研發樣品,發掘先進的、具備較好產業化基礎的儲能研發技術,包括但不限于: 鋰離子電池、固態鋰電池、鈉離子電池、有機電池、水系電池、液態金屬電池、鉛碳電池、金屬硫化物電池、新中長時間儲能技術等中短時長儲能技術;超級電容器、高功率鋰離子電池、高功率鈉離子電池、電介質電容器、飛輪儲能、新短時高頻儲能技術等短時高頻儲能技術;液流電池、重力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儲熱、儲冷、化學儲能、新超長時間儲能技術等超長時間儲能技術。 02評比標準 研發樣品主要考核其先進性,電池類單體研發樣品具體考核指標包括:能量效率,庫倫效率,質量能量密度,體積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倍率性能,自放電性能,熱箱性能,針刺,過充,跌落等。其他非電池類研發樣品由專家委員會根據樣品的品類和性質制定考核指標細節。 03評比方法 采用第三方測試的方式,參賽者提供科研樣品類申報書及研發樣品,組委會依據評比標準委托相關單位進行第三方測試,由測試結果、評分標準決出各項優勝項目。若涉及大型裝置無法送樣,可先提供報名表以及產品(樣品)說明,后期根據必要性組織專家實地考察。具體的測試方法參考國標或行標進行,沒有國標和行標的將依照專家委員會制定的測試大綱進行測試。 04獎項設置 技術創新獎,擬設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總數不超過15項。 (三)標桿產品類 01比賽內容 標桿產品類比賽主要面向電源側、電網側及用戶側的不同類別的應用場景,標定產業化儲能產品最高水平。包括不限于:儲能電芯(功率類、能量類)、PCS(集中式、組串式)、BMS、安全解決方案、規模化儲能系統、工商業用儲能系統、戶用儲能系統等。 02評比標準 主要考察儲能產品的產業化水平,具體指標包括:核心技術國內(國際)原創并率先實現量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技術經濟性具有較高競爭力,具備大規模生產能力,有標志性或典型應用示范、市場份額較高,引領行業發展、其他企業開始跟蹤模仿,無重大安全事故和召回案例,可靠性高,產品成為事實上的行業標準等方面。 03評比方法 采用專家合議的方式,參賽者提供標桿產品類申報書、第三方測試報告及用戶使用報告等證明材料,由組委會組織專家組依據評比標準對參賽項目的應用情況進行評判,選出標桿產品。 04獎項設置 標桿產品獎,擬設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總數不超過15項。 分 賽 道 (一)儲能壽命模擬預測比賽 01比賽內容 儲能壽命預測仿真比賽主要針對儲能電池的壽命預測分析技術,尋找技術創新程度高、模型算法創意強、電池壽命預測精度準的模擬仿真技術,參賽隊伍需根據預測指定測試工況下電芯循環至不同剩余容量時的循環次數。 02評比標準 重點考核模擬預測精度(仿真循環次數與實際測試循環次數的誤差),同時考慮壽命模擬預測方法的先進性、創新性和可行性。 03評比方法 參賽隊伍需自帶計算設備到指定場所內獲取實測數據,參賽隊伍根據獲取的20組電芯的前500次循環數據(具體包括化學體系、容量、倍率、溫度、充放電電壓范圍、靜置時間、充放電制度、電芯測試時的預緊力及夾具形式、測試設備采集數據的頻率及精度、循環原始數據(電壓、電流曲線)等),預測每組電芯循環至剩余容量為初始容量的80%、75%、70%、65%、60%時的循環次數。參賽隊伍需在兩天內完成預測,提交包括預測方法和預測結果的儲能壽命模擬預測報告,儲能壽命模擬預測報告模板將在比賽前提供。大賽組織方將組織專家對預測方法的先進性和預測結果的精度進行考核。參賽隊伍可攜帶其研究的電芯壽命模擬預測模型,但不允許直接使用構成模擬模型的原始數據。 04獎項設置 壽命預測獎,擬設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總數不超過15項。 05詳細說明 點擊查看 詳細說明 (二)儲能安全集成創新比賽 01比賽內容 儲能安全集成創新比賽主要針對鋰離子儲能系統發展中遇到的安全性問題,以及面向未來單機大容量、高電壓等級發展趨勢的新問題,尋找切實可行的新技術、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儲能系統集成拓撲、電氣監測、控制保護及絕緣防護等安全配置、電池熱管理設計、電池模組安全集成等方面存在的關鍵問題,參賽者針對以上一個或多個問題提出創新技術或者創新解決方案。 02評比標準 重點考核技術方案的創新性、先進性、可行性與經濟性,具體評分維度包括:創新安全方案的可行性判斷分析、技術的創新性,核心指標的先進性,全壽命周期的經濟性等。 03評比方法 參賽隊伍提交創新技術或者創新解決方案,采用專家評議的方式,組委會組織評審專家根據技術方案的創新性、先進性、可行性與經濟性,對方案中的儲能系統集成設計進行獨立、客觀、公正的評價和打分,按照得分排名評選出優勝方案。 04獎項設置 集成創新獎,擬設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總數不超過15項。 05詳細說明 點擊查看 詳細說明 (一)參賽范圍 國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事業單位的科研、技術、試驗人員均可以個人或團隊報名參賽。團隊參賽允許跨單位組團,但須確定一名團隊負責人,同一負責人只能申請一種參賽方式,不得重復報名。比賽不向參賽單位收取任何費用。 (二)誠信要求 參賽項目必須是原創,不得抄襲,不得剽竊他人思想。參賽創意、產品和實測數據保證真實有效。 (三)保密要求 參賽項目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應執行相關保密規定,主辦方將負責對參賽的方案、參賽的產品或樣品以及測試數據保密,并與參賽單位簽訂保密協議。主辦方承諾不做無損檢測、逆向分析,測試過程各環節拍照記錄且測試間全程監控錄像,測試后樣品返還給參賽者,涉及安全測試中損毀的樣品,將與參賽者溝通歸還事宜。 (四)安全要求 參賽者應與測試單位簽訂協議,并確保產品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的安全性。如果因產品(樣品)本身的安全問題導致測試期間發生事故的,由參賽者承擔主要責任;如果因測試單位未在規定的測試條件與測試規范下進行測試導致發生事故的,由測試單位承擔主要責任。 NO.05 賽 程 安 排 (一)報名參賽 符合參賽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可通過大賽官方網站(http://www.esrace.cn)或中國先進儲能技術創新挑戰賽公眾號(以下簡稱公眾號)進行統一注冊報名并下載參賽報名表及作品申報書等文件,如確定參賽,各參賽團隊須在公眾號的通知推文中提交報名參賽信息,并于7月31日前將參賽報名表(詳見附件1)發送至參賽報名郵箱。 (二)提交作品 9月30日前,報名參賽的各團隊應根據通知要求提交相應賽道的作品申報書(詳見附件2,科研樣品類參賽作品需于8月30日前將樣品寄送或運送至指定地點,具體細節需與大賽組織方聯系;儲能壽命模擬預測比賽將根據大賽安排進行集中評比,無需提交作品申報書),并根據不同賽道的評比要求提交相關的方案、模型、報告、電池樣品等。各參賽團隊的作品名稱、參賽信息等以所提交的參賽申報書為準。特殊情況下,經與大賽組委會溝通,未及時報名參賽的團隊可補報參賽。 (三)綜合初評 11月30日前,大賽組委會組織開展材料形式審查、項目初賽、第三方測試、現場考察等事項。根據不同賽道的評比要求,由大賽組委會組織第三方測試機構、行業專家,依據大賽組委會審定的評審標準、測試方案,以公開答辯、現場檢查、第三方測試等方式開展綜合初評,確定入圍決賽的參賽團隊。 (四)決賽及頒獎儀式 12月30日前,大組組委會組織開展決賽、頒獎儀式、優秀作品展覽等活動。根據不同賽道的評比要求,由大賽組委會組織業內專家以項目路演、答辯等方式開展決賽,遴選出優勝項目。大賽組委會將根據每條賽道參賽作品數量、特點等情況設立若干獎項,對獲獎團隊頒發獲獎證書。 NO.06 其 他 事 項 01PART 優勝項目可推薦加入中心創新成果庫,獲得技術及產業成熟度評估、成果路演、供需對接、金融支持等成果產業化服務,并獲得優先推薦國家及部委相關項目和計劃的機會。 02PART 所有參賽隊伍對填報信息的準確、真實、合法、有效性負責。 03PART 正式通知可在本次大賽官網(http://www.esrace.cn)下載。 04PART 本通知未盡事宜,按照賽事相關要求及后續通知執行。 NO.07 聯 系 方 式 張兆華 15210741977 顧小燕 18114689920 報名參賽郵箱:esrace@idpc.org.cn 掃描左方二維碼填寫報名表 掃描左方二維碼 下載通知與申報書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