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埃及與阿聯酋簽署備忘錄,宣布在氫能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兩國的相關公司將在蘇伊士運河經濟區和地中海沿岸合作開發綠氫工廠,預計到2030年電解槽容量達到4GW,綠氫年產量達48萬噸。 據了解,該項目的合作實體主要是阿聯酋的可再生能源公司Masdar和埃及Hassan Allam Holding(HAH)公司的投資和開發部門Hassan Allam(HA)Utilities。此外,埃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局、埃及電力傳輸公司、埃及主權基金和蘇伊士運河經濟區總局也參與其中。 “在項目的第一階段,HA Utilities和Masdar將建設第一個綠氫生產基地,并在2026年投入運營,預計每年生產10萬噸綠色甲醇,用于蘇伊士運河地區。”HAH首席執行官Amr Allam表示,到2030年,蘇伊士運河經濟區和地中海的電解槽裝機約4GW,每年生產230萬噸綠氨用于出口,并為當地工業供應綠氫。 據了解,Masdar和HA Utilities將埃及視為綠氫生產中心,瞄準燃料補給市場,計劃將綠氫出口到歐洲并促進當地工業發展。埃及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能夠以極具競爭力的成本生產可再生能源,進而推動綠氫生產。這些協議不但有助于加強阿聯酋和埃及在可再生能源和綠氫方面的戰略合作關系,也有利于兩國正籌備主辦的COP27和COP28氣候會議。 在備忘錄簽署現場,埃及和阿聯酋的高層領導也出席作為重要見證人,包括埃及總理Mostafa Kamal Madbouly,阿聯酋工業和先進技術部長、氣候變化特使兼氣候變化委員會主席Ahmed Al Jaber,埃及電力和可再生能源部Mohamed Shaker El-Markabi,埃及規劃和經濟發展部長兼主權基金主席Hala El Said等。 Mostafa Kamal Madbouly表示,埃及正鼓勵投資綠色能源項目,此次合作將加速埃及的能源轉型進程,有望激發埃及成為全球綠氫生產樞紐的潛力,并對全球能源轉型起到關鍵性作用。 Hala El Said談到,埃及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這將為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地域和成本優勢。另外,蘇伊士運河經濟區和地中海沿岸擁有全球化的市場,有利于綠氫進出口,加速其市場增長。這些協議也符合“埃及2030年愿景”及其可持續發展戰略。 據悉,埃及的目標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要在能源結構中占據40%以上,去年就制定了三大發展方向——將天然氣作為過渡燃料,制定國家氫戰略,以及擴大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和風力。埃及電力部目前正在修訂其2030年可再生能源戰略,并正在制定綠色氫戰略,預計將于2022年10月發布。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