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總結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展、研判發展趨勢,5月10日,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熱發電專業委員會組織召開了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發展討論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李燦院士在會上明確:光熱發電是最有希望的規模化儲能技術,將是未來保障光伏、風電規模化發展的技術,隨著光伏、風電大規模化發展,需求更加強烈。光熱發電是可再生能源替代火電的重要技術之一,將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技術路徑。
李燦院士表示:為實現“雙碳”目標,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而根據五大發電集團的統計數字來看,到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將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根據目前相關的模擬測算,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話,我國可再生能源將占到能源消費比例的80%。 2030年以后,光伏和風電將占有較高的比例,這就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這么大量的波動性風電和光伏上網,必須要發展相應的儲能技術,而且這個儲能的規模還不能小,要與這么大規模體量的可再生能源匹配,可不是小打小鬧。現有的儲能技術規模都差一、兩個數量級。比如說化學儲能做到數十兆瓦級就不錯了,即使做到GW級,也比要求的還要差兩個數量級,差距很大。其他的儲能技術,比如說物理儲能,抽水儲能,飛輪儲能等等,受到條件限制,都無法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發電行業已經逐步對光熱發電的作用有所認識,目前光伏風電的發電量還不太大,上網的問題還沒有凸顯出來,等到2030年以后,光熱發電的作用將越來越凸顯。 李燦院士的發言,與此前光熱和電力兩大行業多名重磅專家聯合發表的《明確太陽能熱發電戰略定位促進技術發展》的文章觀點不謀而合。 該文章表示:太陽能熱發電不再單是新能源利用和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解決方案和手段,更是大型同步電力系統穩定和大直流超遠距離輸送的必要支撐基礎,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將發揮中堅作用。 文字整理:杜鳳麗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