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下屬云南文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山電力”)近日發布公告稱,收到國務院國資委下發的《關于云南文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資產重組及配套融資有關事項的批復》,原則同意本次資產重組及配套融資的總體方案,將文山電力主要從事購售電、電力設計及配售電業務的相關資產負債置出上市公司,并與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調峰調頻公司”)100%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 文|中國能源報記者蘇南 南方電網下屬云南文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山電力”)近日發布公告稱,收到國務院國資委下發的《關于云南文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資產重組及配套融資有關事項的批復》,原則同意本次資產重組及配套融資的總體方案,將文山電力主要從事購售電、電力設計及配售電業務的相關資產負債置出上市公司,并與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調峰調頻公司”)100%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新能源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儲能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成為資本追捧的“香餑餑”。文山電力資產重組,不僅可以推動企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還將讓公司站上發展風口。 成為稀缺標的 文山電力公告稱,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主要業務將轉變成抽水蓄能、調峰水電站和電網側獨立儲能業務的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上市公司將新增已投產運營的5座裝機容量合計788萬千瓦的抽水蓄能電站,以及2座裝機容量合計192萬千瓦的可發揮調峰調頻功能的水電站,在建的2座裝機容量合計240萬千瓦的抽水蓄能電站及電網側獨立儲能業務。此外,還有11座抽水蓄能電站進入前期工作階段,總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將于“十四五”到“十六五”期間陸續建成投產。 文山電力董事、董事會秘書彭煒在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為了增加本次重組的效益,更好發展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將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 93 億元,主要用于投建抽水蓄能電站、電網側獨立儲能。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記者表示,在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儲能是新能源發展的“壓艙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文山電力轉變發展方向,變身儲能公司,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整體業務水平和盈利能力。駛入“優質儲能賽道”,文山電力將“脫胎換骨”成為稀缺標的。 公告數據顯示,2021年文山電力營業收入21.6億元,凈利潤1575.8萬元。重組后,文山電力“造血”能力將得到提升,上市公司資產質量、盈利規模和持續盈利能力也將顯著提升。多家證券研究機構預測,2022年文山電力凈利潤均值為1.21億元,同比增長669.2%。 彰顯能源央企示范作用 在受訪的業內人士看來,南網體量較小,資產整合相對容易,在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執行力較好。調峰調頻公司借殼文山電力上市后,南網將實現抽水蓄能業務和儲能業務的整體上市。 記者梳理發現,南網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的資本化運作主要完成了各省公司的整合和激勵、配網節能公司南網能源上市、調頻調峰公司借殼文山電力上市。 宋清輝表示,文山電力定位在抽蓄和儲能領域,對于調峰調頻公司及文山電力來說,最大的意義是能夠發揮出協同效應,產生更大的市場價值。與此同時,文山電力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無疑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文山電力定位在抽蓄和儲能領域,是南網專業化重組路線的科學實踐,定位清晰、明確,有利于內部協同、整合。”財經評論員、民建云南省委社會服務委副秘書長么志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文山電力傳統電力業務劃歸云南電網,可以扭正前期不合理的地方電力管理體制、機制,發揮云南電網傳統電力業務整合作用。南網此次專業化重組文山電力與南網調頻調峰公司,對于國企改革、能源央企重組示范作用明顯,在專業、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將充分發揮協同效應,迸發最大效能。 奠定儲能關鍵地位 宋清輝認為,文山電力與調頻調峰公司牽手,不但有利于提升文山電力公司自身價值,對于抽蓄及儲能行業也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有助于增強我國在國際儲能市場的行業競爭力,同時進一步提升技術壁壘,奠定儲能在中國能源體系建設中的關鍵地位。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南網系文山電力轉變發展方向,正當其時,符合行業發展方向,有利于率先搶占優勢賽道。”么志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文山電力傳統電力業務輻射區域有限,且嚴重受制于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政策,業績下滑趨勢明顯。相反,抽水蓄能、調峰水電站和電網側獨立儲能業務市場前景廣闊,將顯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文山電力此次轉型,將帶動抽蓄及儲能行業成為熱點,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 “尤其是國家發改委去年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厘清了成本疏導路徑,形成了穩定的‘成本回收機制+額外的經濟效益’的商業模式,有利于文山電力開展抽蓄項目建設。”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對記者直言,不過,服務于電源的抽蓄,尤其是配合新能源基地以儲能為主的抽蓄電站的電價機制尚需進一步明確。 |
上一篇:電化學儲能項目經濟性分析
下一篇:儲能電站建設運行及效益分析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