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2日訊(記者 劉夢然)對于動力電池制造商而言,雖然下游需求井噴帶來銷售增加,但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仍然是眼前短期難解的壓力。5月12日,在國軒高科(002074.SZ)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是短期波動因素影響,隨著上游產能擴產,原材料供應緊張局面緩解,價格有望回歸到合理水平,同時公司將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布局、同時積極開發優質客戶,推動公司良性發展。 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收103.6億元,同比增長54%,不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02億元,同比減少31.92%,扣非凈利潤續虧約3.42億元,同比減少45.03%。2021年,公司實現動力電池銷量約16GWh,公司動力電池裝機量為8.02GWh,國內排名第四,市場占有率5.2%。 增收不增利,是大多數動力電池廠商的窘境。國軒高科出貨主要以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行情數據顯示,受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鋰資源供應緊張等影響,碳酸鋰價格從2021年初的約5萬元/噸上漲至2022年3月末的約50萬元/噸。 在業績說明會中,投資者多次問及如何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壓力。對此,公司董事長李縝回復多條舉措,包括積極布局上游原材料,與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主要客戶建立價格聯動機制,以及加速研發產業化速度等。 在布局上游方面,公司相關負責人在交流會中稱,宜春經開區國軒科豐年產碳酸鋰2萬噸,在宜豐、奉新兩地投資建設碳酸鋰項目各年產5萬噸,預計2025年可實現總年產碳酸鋰12萬噸。 目前,公司碳酸鋰產能逐步釋放,2022年碳酸鋰預計產出8000噸左右。預計2023年將實現產出3萬噸左右,現正處于動態爬升過程,公司將加快項目推進,力爭早日投產,滿足公司動力電池生產需求。 李縝預測,未來五年,隨著宜春鋰云母工程的快速成長,青海鹵水提鋰技術的提升,四川鋰輝石資源的開采,還有電池回收技術的進步,進口鋰資源的需求量將大幅減少。公司在宜春投資鋰礦資源,五年內在宜春將形成大規模的鋰資源開發,終結中國鋰資源的短缺情況。 不過,公司方面也坦言稱,今年盈利情況仍然受材料價格波動影響。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3220.37萬元,同比下滑32.79%,不過扣非后凈利潤為978.87萬元,同比增長154.69%。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為目前的規模效益,以及一季度的相關費用控制在較低水平,尚不能視為盈利拐點。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