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供給轉型加速,清潔能源的崛起帶動儲能行業快速發展。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高工儲能”ID:weixin-gg-ess)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全球已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16.35GW,同比增長50%;預計至2025年,全球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將達122.7GW,2022-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59.2%。 成熟的電力市場、相繼出臺的利好政策、日益凸顯的經濟空間,無疑都給全球儲能市場注入了一針針的“強心劑”。 面對這一新的賽道,中國企業將何去何從,本文以此為契機,對海外儲能市場作一梳理。 整體來看,海外儲能市場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包括歐洲、美國、日本、韓國、澳洲等成熟市場的穩定需求增長;二類是巴西、愛爾蘭、印度、非洲、埃及等新興市場,也正在爆發新的需求增量。 具體來看,成熟市場方面,歐洲為全球最大的家用儲能市場,德國、意大利、英國位居前三,其中德國占比最大,2020年德國家用儲能新增裝機552MW,占歐洲總體的83%。 歐洲電力市場化成熟度較高,大多都采用了電能量市場、容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等多市場協調配合機制,推行峰谷電價和季節電價,讓儲能市場具備了較高的套利空間。 行業預測,在較大經濟性驅動下,疊加用戶家庭能源自給需求意識提升、儲能系統成本不斷下降、利好政策出臺,戶用儲能有望全面邁過經濟性拐點,實現大規模市場化。 另外,碳減排背景下,歐盟將在可再生能源和儲能上投資數百億美元,受此帶動,未來將會有更多大型電網側項目落地,表前市場崛起。 日本、澳洲儲能市場與歐洲相似,儲能裝機需求均主要集中在表后家用儲能領域,在政策、經濟性、用戶觀念轉變等多維因素共振下,同樣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美國、韓國則是表前市場主導需求,呈穩定增長態勢;戶用側、工商業儲能逐步增長。 2010-2020年全美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約2.8GW,能量時移和輔助服務累計裝機占比分別為45%和27%;過去五年表后家庭儲能需求興起,2015-2020 CAGR達227%。 韓國2010-2020年累計裝機3.79GW。表前能量時移和表后工商業儲能占比分別達56%和31%;其中,能量時移裝機自2013年以來持續保持高增長,2013-2020 CAGR達到104%。 新興市場方面,包括印度、巴西、非洲等地區,在電網改造、新能源市場快速崛起的背景下,也相繼進軍儲能市場。 以巴西地區為例,截至2020年底,巴西可再生能源裝機總容量為150.05GW,這勢必會帶動儲能配套剛性需求的上升。 中國企業加速布局海外儲能 新老市場的疊加,讓海外儲能市場需求變得更為強勁多元。圍繞各國或地區不同的市場稟賦、市場需求,中國儲能相關企業加速落子布局。 寧德時代作為國內鋰電龍頭,2011年就開始布局儲能產業,目前歐洲、美國市場是其業務布控的重心。截至2022年一季度,寧德時代已與伊頓電源、阿特斯陽光電力、美國Powin、杜克能源等中下游客戶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比亞迪作為國內較早將鐵鋰電池應用于儲能,并在海外進行大規模推廣的企業,目前主要聚焦歐美市場。截至目前,其在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多項訂單;產品從小的家庭儲能系統,到中間級別的工商業儲能產品,再到大的公用級別的集裝箱系統,實現了全方位覆蓋。 另外,比亞迪Battery-Box家用儲能產品也已經登陸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市場。 陽光電源作為國內儲能頭部企業,憑借核心產品光伏逆變器積極拼搶海外市場。目前,其已在北美地區形成工商業、電網側儲能及發電側光儲結合的全方位布局;其今年1月還與埃及最大的私營太陽能供應商Karm Solar簽訂BESS合同,積極拓展新興市場業務。 南都電源自2011年布局儲能領域以來,先后在海內外投運多個集中式電力儲能項目。2019年開啟“二次創業”,把儲能板塊作為公司的主戰場。現已為美國德克薩斯州、意大利等地提供儲能產品,并在歐洲、北美、韓國成立儲能服務中心和子公司,進一步強化屬地服務,提高運營效率與收益。 派能科技是國內最早布局海外家庭儲能的企業,過去幾年,其家庭儲能系統已在澳大利亞、英國、德國、荷蘭、意大利、法國等國家成熟商用,成為歐洲和澳洲主要家儲鋰電池供應商之一。 ATL作為全球最大的3C數碼鋰電池生產企業,2019年開始進軍家庭儲能領域。目前儲能產品已經獲得歐洲、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東南亞地區的儲能電池出口認證;去年還與寧德時代簽署合資合同,擬共同開拓家庭儲能市場。 另外,億緯鋰能、瑞浦能源、鵬輝能源等企業也在不斷擴大自身海外版圖,發力儲能領域,進軍歐洲、美國等主要戰場。 值得注意的是,縱覽全球,大部分儲能項目仍需依靠政策補貼才能實現較高的經濟型,若后期全球范圍內補貼退坡,儲能的經濟性將有較大波動。 因此,眾多企業開始尋找新的解決方案,磷酸鐵鋰電池憑借自身成本較低、循環壽命長、安全性能高等優勢,趁勢而起。 而這無疑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利好消息。 一方面,中國企業具備成熟的以鋰電池為核心的儲能產業鏈,擁有眾多大規模鋰電池生產基地,具有產業鏈、成本等強勁的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在技術路線選擇上,相對于LG、松下、三星SDI等日韓企業,中國儲能企業較多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這就意味著,中國企業在成本控制、電池性能等方面占據了竟爭高地。 可以預見,中國鐵鋰電池憑借先發和成本優勢,有望加速出海、對海外儲能市場三元電池進行替代,打造自身海外儲能版圖,重塑全球儲能競爭新格局。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