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華數能發布了新一代S3液冷儲能系統,引發行業關注。這代表著儲能從設計安全、應用安全到運維安全邁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近年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浪潮下,儲能市場規模爆發式增長,儲能企業加碼布局,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高性能、低成本關鍵儲能技術逐步實現國產化,儲能系統集成、電芯安全、智能運維水平逐級優化,儲熱、海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新興儲能技術不斷涌現。 多位受訪專家一致認為,儲能新技術、新產品革新進一步打破了技術壁壘,強化了市場競爭主動權,是帶動儲能降本增效、推動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新技術潮涌 儲能行業已逐步邁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創新性儲能技術正不斷涌現。 在儲能系統集成方面,液冷儲能系統逐漸興起,或將成為未來儲能系統“主流”。“液冷儲能系統較傳統風冷儲能系統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可以實現系統高密集成化,進一步降低電池熱失控概率。有效提升儲能系統全方位安全和儲能電池壽命。”科華數能技術中心總經理曾春保表示,在安全方面,系統擁有六重安全設計,可以做到安全防范無遺漏;在智能高效方面,采用簇級控制器與智能溫控均衡控制技術,可有效抑制熱失控發生概率,提升系統壽命;在精簡靈活性方面,可滿足多臺并聯布置,節省占地面積40%以上。 “科華數能推出的液冷儲能系統,在儲能電池冷卻技術的安全性、經濟性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突破。”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說。 與此同時,儲熱、氫儲能、海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新興儲能技術也正在推進,多個儲能新技術應用場景落地。如今年1月,河北省張家口國際首套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項目順利并網,進入系統帶電調試階段;去年9月,遼寧省阜新風儲項目作為國內首個實現“慣量支撐+一次調頻”的飛輪儲能應用順利通過并網前驗收。 推動降本增效 “技術的創新發展將直接拉動儲能成本進一步降低。”劉勇表示,當前,碳酸鋰等儲能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儲能用戶降價呼聲高漲,導致近年來儲能行業降本難度高、壓力大,成本疏導難題日益凸顯。 “儲能技術的革新則是降低儲能成本的主要推動力,一方面技術創新發展可以等效替代低成本材料,降低儲能上游成本壓力;另一方面技術進步可大幅提升儲能系統效率、提升儲能電池全生命周期壽命、提升儲能系統功率密度,從而降低成本。”劉勇強調。 曾春保以S3液冷儲能系統為例表示,較傳統儲能系統,新一代液冷儲能系統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系統全生命周期充放電容量提升6%以上,系統年可利用率高達99%,散熱功耗降低超30%,功率密度可提升100%,初始投資成本可降低2%以上。” 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對此表示,儲能系統全方位效率的提升,將大幅拉動儲能系統成本下降,較傳統風冷儲能系統,科華S3液冷儲能系統平準化儲能成本可降低15% 。“未來儲能系統在冷卻技術、消防技術、系統集成等方面均有比較大的降本空間。” 拓寬應用場景 劉勇坦言,當前新型儲能技術快速發展,但現有的技術水平距離大規模商業化市場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在產業鏈、供應鏈、系統集成技術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間。 紀振雙表示,目前,我國在用儲能系統功率密度還不理想,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充放電綜合效率尚不算高,儲能安全管理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未來,電化學儲能發展方向應遵循‘兩高、兩低、一快’原則,打造高密度、高效率、低風險、低成本、快速需求響應的儲能系統。” 紀振雙建議,儲能技術應用范圍廣泛,可融合新能源、城市應急供電、5G基站后備電源以及邊防哨所、軍民融合等諸多方面,在探索多種儲能技術應用方向時應瞄準智能微網、虛擬電廠等不同種儲能應用場景,在兼顧儲能安全和成本的前提下,找準需求定位,根據應用場景探索適宜的儲能技術路線。 劉勇認為,各類儲能技術的特點及適用范圍各不相同,應用時需結合具體產業發展要求、環境特點等進行考慮。“未來儲能技術在實現多元化的同時,還可結合AI算法、智能裝備等,加強儲能系統集成技術、控制技術、安全管理等智能升級,進一步提高安全設防等級。”
|
上一篇:儲能:乘政策之風啟航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