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工商業儲能被不斷提及,但卻因為商業模式的原因,一直是個尷尬的存在,初始投資大,回收周期長,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從數據上看,2022年,儲能全年并網規模達7.76GW/16.43GWh,但用戶側儲能僅占總并網量的10%(含部分鉛炭儲能項目),可見2022年工商儲落地的項目很少。 但站在23年初,工商業儲能政策變化很明顯,峰谷價差拉大的省份越來越多、將正午時段設置為電價谷時的省份越來越多、部分地區分時電價每天設置兩個高峰段,實現每天兩充兩放,工商業儲能經濟性加強等,同時,隨著碳酸鋰的價格回落,電芯逐步降價,工商儲的投入成本也在減少,投資回收周期會進一步縮短。因此,業界普遍認為2023年將是國內工商業儲能元年,入局玩家逐漸增多。 工商業儲能的商業模式 目前,我國主流商業模式有兩種: 1、工商業用戶自行安裝儲能設備,由用戶自行承擔初始投資成本及每年的設備維護成本; 2、由能源服務企業協助用戶安裝儲能,能源服務企業投資建設儲能資產并負責運維,工商業用戶向能源服務企業支付用電成本,同時可以享受打折用電收益。目前我國工商儲應用比較多的是第二種模式。 盈利渠道 盈利渠道無外乎如下幾種: 峰谷套利: 目前工商儲最基礎的盈利渠道還是利用電價差進行峰谷套利,按照行業經驗,峰谷價差至少超過0.7元/kWh時,IRR就可能在7%以上,工商儲就有可能盈利。 進入2023年,一個可喜的變化就是,全國峰谷價差超過0.7元/kWh的省市的數量越來越多,從2022年10月的9個升至2023年2月的11個。多省市可以滿足工商業儲能每天兩充兩放。浙江、湖北、湖南、上海、安徽、廣東、海南等省市的分時電價每天設置了兩個高峰段,如廣東省每日10點-12點、14點-19點為高峰段。海南省每日10點-12點、16點-22點為高峰段。 當存在兩個高峰段時,即可用工商業儲能系統在谷時/平時充電,并分別于兩個高峰段放電,實現每天兩充兩放,進而提升儲能系統的利用率、縮短成本回收周期。浙江、海南等省份的分時電價設置了尖峰段或兩個谷時,在此類省份中安裝工商業儲能的經濟性有望進一步增加。 以浙江為例,可以兩次充電均在谷時,兩次放電分別在尖峰段及高峰段,平均峰谷價差為0.85元/kWh,投資回收期約為4.75年。 ▲浙江省峰谷價差 降低容量電費 當前我國對變壓器容量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工業用電采取兩部制電價,將上網電價分為容量/需量電價和電量電價,容量電價又稱為“基本電價”,用來計算用戶占用了用電容量而交納的電費,按變壓器的容量(運行中的最大需要量)來計算;電量電價計算的是客戶耗用的電能量,即變動費。工商業儲能系統可以在負載用電峰值時代替變壓器容量以降低總體容量需求,大幅降低容量費用。假定某企業尖峰時段產生5MW的尖峰負荷。 在不裝儲能情況下,當月需要繳納需量電費5*1000*40=20萬元/月。若安裝了2MW的儲能系統,尖峰時段通過儲能抵消2MW尖峰負荷沖擊,則當月需要繳納的容量電費3*1000*40=12萬元/月,全年節約成本8*12=96萬。 需求側響應政策有望為用戶提供額外收入 以廣東省為例,21年4月啟動的電力需求側響應市場,有望帶來工商業儲能的新增收益。2021年4月,廣東省發布《廣東省市場化需求響應2021年實施方案(試行)》,積極探索市場化需求響應機制,通過提供需求側響應補貼刺激用戶主動參與電網調節,維持電力供需平衡。 用戶參與需求側響應需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贀碛腥鐑δ苎b置、充電樁、工業生產、制冷、制熱、UPS自備電源、柴油機等可調節負荷資源,且單個資源能力不低于200kW,響應時長均不低于1小時; ?、陧毎惭b小時計量表計,計量傳送至電網企業; ?、哿闶塾脩襞c售電公司簽訂合同,由售電公司注冊為負荷集成商參與響應,合同中約定收益的分成方式。從收益模式看,當前參與市場化需求響應的日前邀約申報價格上限為3500/MWh,下限為70元/MWh。據能源新聞,2021年廣東迎峰度夏期間,參與市場化需求側響應交易用戶數超300,實現削峰超100萬千瓦。 產品形態 工商業儲能根據用戶的容量需求,從kW級到MW級不等,產品形態多采用All-in-one的預制倉設計,將磷酸鐵鋰電池模組、電池管理系統(BMS)、能源管理系統(EMS)、儲能雙向變流器(PCS)、消防系統、環境控制系統、本地監控系統等多個子系統配置在一個柜子中,一般防護等級為IP65,獨立可安裝在室外,可根據容量需求,通過多級并聯靈活擴展。 展望 根據BNEF預測,全球2025年新增的工商業光伏配套儲能裝機容量為29.7GWh。存量光伏工商業中,假設儲能滲透率逐漸提升,2025年全球存量的工商業光伏配套儲能裝機容量可達12.29GWh。 當前,在拉大峰谷價差、設立尖峰電價的政策下,工商業用戶安裝儲能的經濟性已顯著增強。未來,隨著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加速構建、虛擬電廠技術的成熟應用,電力現貨交易及電力輔助服務也將成為工商業儲能的經濟性來源。此外,儲能系統成本降低也將進一步升工商業儲能的經濟性。這些變化趨勢都將推動不同應用場景下工商業儲能商業模式的迅速形成,賦予工商業儲能強大的發展潛力。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