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累計已達到609GW,成為裝機第二大電源,太陽能、風電和水電等清潔能源已占據中國能源結構的“半壁江山”。但是,面對主產業鏈產品價格處于近期歷史低位等情況,光伏企業也在探索更高質量發展方式。 天合光能近期發布財報顯示,公司在去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133.92億元,同比增長33.32%,實現歸母凈利潤55.31億元,同比增長50.26%。面對行業供需關系變化,天合光能以全球化品牌、渠道優勢以及在經銷分銷市場的優勢,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 在光伏業務,公司去年組件出貨量65.21GW,同比增加51.33%,穩居行業前列;截至今年3月底,天合光能光伏組件全球累計出貨量超205GW,其中210組件累計出貨量超120GW,位居全球第一。 憑借產能規模和技術領先的優勢,即使面對供求壓力顯現的大環境,天合光能依然展現出了強大的應對風險的能力。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2.6億元,歸母凈利潤5.16億元,環比增長13.66%。 在光儲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指引下,公司儲能業務也迎來強勁發展,去年儲能艙及系統銷售突破中國、歐洲、亞太、北美、中東非、拉美六大區域市場,累計出貨近5GWh。天合光能已經從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的領軍者,升級為全球光儲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的領軍者。 N型i-TOPCon技術持續引領光伏行業 從推動 TOPCon 技術從實驗室實現產業化,到形成全場景的 210+N 解決方案,再到先進的 210+N 一體化產業布局,天合光能實現技術、產品、生態的全面引領。 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多元化業務協同并進,2023年組件出貨量65.21GW,同比增加51.33%,分布式系統出貨量9.6GW,同比提升54.8%,支架業務出貨量9.6GW,同比提升118.2%。 憑借產品優勢,公司2024年三個板塊目標繼續高增長,組件出貨目標80-90GW,分布式增長20%,支架增長50%。光儲協同推進,儲能產能達到12GWh。 目前,光伏行業正在穿越周期底點,但市場競爭加劇,也讓資源向頭部光伏企業集中的趨勢進一步加快。行業內龍頭企業為提升市場份額,保持競爭地位,紛紛加快產能擴張步伐,導致市場新增及潛在新增產能大幅增加。 財報顯示,天合光能產能規模在去年進一步擴大。截至2023年底,公司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分別為55 GW、75 GW、95GW,電池產能中有40GW為N型TOPCon。2024年底,三個環節產能將分別達到60 GW、105 GW、120GW。 近兩年,光伏產業最大看點在于技術革新,N型技術全面對P型技術替代。作為N型TOPCon技術領頭羊,回顧2023年至今,天合光能不斷刷新行業紀錄,成為光伏行業的標桿: 2023年8月,公司青海大基地投產,至尊210+N型700W+組件實現量產,成為行業率先實現TOPCon組件量產功率突破700W的組件制造商; 2023年12月,至尊210+N組件功率最高達到720.53W,實現目前行業TOPCon量產的最高功率水平; 2024年4月,公司自主研發的 210+N 型 i-TOPCon 光伏組件,經權威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 TV 南德認證,最高輸出功率達到 740.6W,公司第 26 次在光伏電池組件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方面創造和刷新世界紀錄。 長遠來看,優勝劣汰有利于光伏行業健康發展。當前,面對光伏市場同質化產品和低價競爭等現象,天合光能更加重視差異化產品和技術的研發。 研發投入可見一斑:2023 年,公司研發投入 55.30 億元,同比增長 19.69%;新增專利申請 1640 件,其中發明專利 801 件,位居行業第一。基于深厚的研發積累,公司對多種先進技術路線的儲備也十分充足,其量產尺寸HJT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6.21%,量產同尺寸電池轉換效率居行業第一;工業化可量產工藝的大面積(16cm2)鈣硅疊層電池效率達到28.53%。 持續打造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天合光能成為中國光伏產業打造全球競爭力的長板,以及加快實現“雙碳”目標的中堅力量。 光儲龍頭發展勢頭強勁 堅持綠色發展、加快能源轉型成為全球共識。新能源正成為應對氣候危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最重要驅動力,光儲新能源產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天合光能是業內最早發現光儲融合大勢,并著手布局儲能產業的光伏企業之一。2015年,公司就開始布局儲能產業,“光儲一體、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這也是業內唯一一家提供組件+支架+儲能一體化解決方案的企業。 2023年,天合光能成為中國儲能行業十佳儲能系統集成商。此外,天合儲能可融資性遙遙領先,榮登2024Q1 BNEF首次發布的一級標準的儲能供應商Tier 1榜單。此前,天合儲能獲評BNEF“2023全球儲能產品及系統集成商可融資性”Top5。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儲能艙及系統銷售突破中國、歐洲、亞太、北美、中東非、拉美六大區域市場,累計出貨近5GWh。今年以來,更是與Low Carbon、Pacific Green、EcoSourcen等知名能源公司簽訂供貨及戰略合作協議,天合光能在儲能領域的制造實力獲得海外客戶的認可。 2024年以來截至2024Q2,天合儲能項目簽約量達2GWh。目前,天合在全球形成了相對比較成熟的銷售網絡,同時建立了一整套的從產品研發-供應商管理-生產制程-未來客戶售后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致力于提供從產品研發到售后服務的全流程質量管理體系,確保產品安全、可靠、高效。 在產品方面,公司已經全面推出面向大儲、工商業和戶用等多場景的儲能系統產品,實現儲能產品全場景覆蓋。今年4月,公司新一代柔性儲能電池艙Elementa 2真機亮相,并確認將于今年5月開啟交付。據悉,Elementa 2搭載其自研自產314Ah高能量密度電芯,儲能系統度電成本可降低32%。 作為新型電力系統中關鍵一環,儲能市場邁入高速發展期,讓天合光能也有望同步打開第二增長曲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在最新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4》中預測,到2030年,中國新型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將超過200GW,2024—2030年復合增長率超30%。 天合光能深知光儲融合在構建零碳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性。公司董事長高紀凡在去年12月進行的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表示,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應該看到機遇和挑戰并存。他提出三點建議,包括光儲協同,突破市場天花板;多方協作,共促行業高質量發展;鏈主引領,共建產業新生態。在2030年前實現全部綠色能源的發電成本、上網價格與常規能源持平,為未來碳中和打下重要基礎 在前不久結束的“兩會”上,高紀凡董事長繼續建言獻策,提出多條重要建議,其中包括應鼓勵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配置儲能,以及獨立儲能建設,進一步完善電網調度機制,充分發揮源網荷側的儲能作用;并進一步完善新能源、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機制,通過容量電價機制、現貨、輔助服務等方式,保障新能源配儲、獨立儲能成本疏導和相應收益。 光儲融合已經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主流方向,天合光能正在積極推動儲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積極響應“雙碳”戰略目標,助力新能源滲透率再創新高。 |
上一篇:工商業儲能市場迎質變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