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作為兼具新能源消納、負荷波動平抑和延緩輸電線路擴容功能的新型充電設施,光儲充一體化的停車充電站逐漸嶄露頭角,全國多地陸續投放運營光儲充一體化電站。由于能夠滿足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求,光儲充一體化電站有望在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促進多產業協同發展,未來或將成為充電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 一、光儲充一體化提供綠色充電解決方案 光儲充一體化即光伏+儲能+充電模式,其核心是由光伏、儲能、充電樁等元素通過電力電子技術集成一體、互相協調支撐形成的新型“源網荷儲”電力系統。 其中,光伏系統,利用充電站、雨棚等屋頂或建筑物空地安裝光伏陣列,為電站和車主提供清潔電力。當光伏發電功率高于充電樁使用功率時,余電存儲于儲能電池。當電池達到儲能容量上限而光伏發電仍有冗余時,光伏系統限功率或停止運行。儲能系統利用夜間低谷電價進行儲能,在充電高峰時段和市電一起對充電站供電,滿足高峰期用電需求,實現峰谷套利。車輛充電時,將優先使用儲能電池的電量,以實現能源的價值最大化。同時參與電網的頻率調節,維持電網的穩定性。并可作為備用電源參與應急供電,確保電站的基本運行和安全。充電樁則是在新能源車進站時進行快速充電。 光儲充的結合,可以弱化充電高峰的影響,弱化車主充電習慣的影響,通過智能控制,實現即插即用,在降低能源使用成本的同時,有效減少充電站的負荷峰谷差,提高系統運行效率。 二、光儲充一體化利好政策頻出 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服務市場的發展,國家及地方支持政策頻出,各級主管部門明確支持或鼓勵光儲充一體化建設。政府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和規劃,不僅涉及光儲充一體化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還涉及到整個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 在國家層面,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鼓勵“光儲充放”(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充放電)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示范運行。2023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快速充換電、大功率充電、智能有序充電、無線充電、光儲充協同控制等技術研究,持續優化電動汽車電池技術性能。多個部門也相繼出臺光儲充一體化電站相關政策。 表1 光儲充一體化政策文件(部委層面) 在地方層面,據不完全統計,24個省市(自治區)發布了光儲充支持政策。部分地區還提供土地和稅收優惠,為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提供便利條件。 表2 光儲充一體化政策文件(地方層面) 三、光儲充一體化主要應用場景持續落地 政策賦能之下,光儲充一體化建設提質加速,光儲充一體化電站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實踐中,城市充電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工業園區等主要應用場景持續落地。此外,光儲充一體化項目還有港口、民航、工業器械等其他多個應用場景。 01城市充電站 城市充電站,主要是指建設在公共停車場、商業樓宇和住宅小區的充電站。其中,在城市的停車場,主要是公共停車場或大型商業綜合體停車場,可以安裝光伏車棚,集光伏發電、儲能和電動汽車充電于一體,不僅有遮陽避雨的功能,還能為停靠的電動汽車提供綠色能源充電服務。對于住宅區和商業建筑,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可以為業主的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滿足業主的出行需求,減少對電網的依賴,有助于推動住宅社區和商業樓宇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些地方建設的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滿足城市私家車和營運、貨運等車輛的充電需求,相當于一個城市里面的加油站,最大的特點就是便捷。 目前,國內一些大型公共場所都開始引入這種綜合性的充電設施,一些城市也在積極推動住宅區的光儲充一體化建設,多個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正式開工或投入運營。如江蘇省常州市最大、金壇區首個“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占地約5000平方米,共有89個停車位(包含64個充電車位),全年可利用太陽能發電近40萬千瓦時,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0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9.6噸,節約標準煤超120噸。為了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區”,今年1—6月,金壇區共完成投用“光儲充”站充電車位64個。今年5月,武漢首座“光儲充檢”一體化智能超充綜合示范站在東湖高新區佛祖嶺社區公園正式投入運營。6月,重慶市兩江新區首座“光儲充放檢”一體化超充示范站——充美超級充電站(明月湖站)正式投入運營,將普通的地面停車場成功升級為集成光伏、儲能、超級充電、V2G和電池檢測五大功能于一體的能源交互“樞紐”,為周邊市民游客提供智慧便捷、功能齊全的“超充+”服務。9月,國內首座“光儲充服”一體化卡子門公交充能驛站在南京投入使用,智能充電區設置了8個充電樁,可以同時為11輛新能源汽車充電,方便有充電需求的車主和途經此處的市民、游客享受便捷出行服務。 02高速公路服務區 高速公路服務區是長途旅行者和貨車司機的重要休息站和加油站,每日會有大量車輛停留休整。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場空間開闊,頂部的空間非常適合安裝太陽能光伏車棚,光伏車棚的設計和布置可起到遮陽避雨的作用,降低停車場內溫度,提高停車場的舒適度和安全性。隨著新能源汽車長途出行需求不斷增長,高速公路服務區成為重要的充電場所,通過充電樁和光伏車棚結合的方式,完善高速公路服務區及公路沿線的充電基礎設施,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適的停車和休息設施,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經濟性。高速服務區主要是滿足長途旅行的需求,通常需要大功率充電樁完成快速充電。 光儲充一體化需求日益明確,吸引了具備地方國資背景的交投集團/高速集團的目光。他們擁有充換電場站運營資質,是潛在的優質項目業主單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0余家地方交通/高速集團進入這一市場。今年以來,海南省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相繼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共建高速服務區充換電網絡,合力打造中短途“綠色走廊”,共同構建綠色交通能源補給新生態。廣東交通集團已在高速公路服務區陸續投運60余個充電站(含擴建)。2024年3月,由湖北交投集團子公司楚天公司與蔚來合作共建的首座高速“光儲充放”一體換電站在G50滬渝高速枝江西服務區正式投入運營;2024年5月,湖北省內首個“光儲充”交旅融合服務區在孝感西服務區建設落成。河南交投集團則表示,今年將以連霍、京港澳、鄭州繞城、大廣高速等骨干路網為重點,建設光伏、儲能、充換電等源網荷儲充項目,計劃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新增光伏裝機容量200兆瓦以上、儲能30兆瓦以上、充電車位3000個以上。 03工業園區 園區級別用戶通常具有占地面積廣、用電量大、通勤方式多樣等特點。隨著地區新能源發電政策推進及電動汽車規模擴大,園區級用戶對清潔能源利用及充電樁系統的需求量增大。此外,工業園區對供電可靠性以及電能質量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切合園區級用戶特點,利用存量資產,依托園區可用空地建設,采用“綠色充電”的運行理念,建設光伏+儲能+充電樁的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一方面能實現光伏發電自發自用、余電存儲,滿足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另一方面能利用峰谷電價,提高能源轉換效率,減少用能成本。通過新能源、儲能、充電的互相協調支撐,在提升用戶用能品質的同時,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當前,各類工業企業、園區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平臺,是能源消耗活動的聚集地,也是光儲充場景融合主戰場。近年來,國內園區低碳化進程在加速推進,光儲充一體化已經進入更多園區。據了解,華為數字能源聯合合作伙伴加速推進工商業園區“光儲充”,聚焦東莞,并已在長安硅翔綠色低碳園區、樟木頭安眾綠色低碳園區、樟木頭海悟綠色低碳園區、石碣五株綠色低碳園區、寮步鴻蒙智行綠色低碳園區五大樣板點成功應用。在今年7月東莞綠色低碳發展“光儲充”一體化建設峰會上,華為數字能源、深圳恒通源環保節能、廣東穩拓新能源、杭州品聯科技、深圳市伊西思電子、神州數碼(深圳)、中廣投能源、廣東坤通科技、廣東易隆新能源、廣東東江新能源共同發起“東莞千企萬園綠色低碳計劃”。該計劃將推動光儲充融合的低碳園區解決方案快速普及,讓千企萬園降低用能成本、保障用電安全,讓千行百業實現低碳化轉型,讓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 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 2025)將就光儲充一體化、充電樁等話題,邀請核心政策制定者、業主單位、項目開發運營商、設備企業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一起參與,共同探討儲能技術在多元應用場景下的發展新機遇。 四、光儲充一體化是充電站未來發展重要方向 (一)能夠滿足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求,應用空間廣闊 近年來,以光伏、儲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呈現跨越式發展的強勁態勢。《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6.09億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2.5億千瓦,占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40%以上。截至2023年底,具備靈活調節能力的火電裝機容量近7億千瓦,抽水蓄能裝機容量5094萬千瓦,新型儲能規模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勢較好,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另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2024年8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0.5%,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53.9%,連續兩個月突破50%。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對光儲充一體化技術的需求將持續增加。有業內人士預測,在未來,光儲充市場將超萬億元規模。 (二)能夠在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廣價值較高 充電樁的數量和充電功率會影響到配電網的負荷峰谷差,未來充電樁特別是大功率充電樁數量的增加對電網的影響將更加顯著。一方面,充電站用電峰谷波動與居民日常用電峰谷波動高度重合,容易加劇電網端配電網的負荷。另一方面,快充的逐漸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電網的負擔。面對不斷走高的充電需求對電網的挑戰,在光伏、儲能等設施逐漸完善的發展趨勢之下,光伏+儲能系統的應用可緩解充電時大電流對電網造成的沖擊,充電同時還能實現電力削峰填谷等輔助服務功能,解決新能源發電間歇性和不穩定等問題,有效提升電網運行效率。對配置有10個120千瓦直流充電樁的光儲充電站進行測算分析,綜合考慮各方面的經濟利益后,可有效實現削峰填谷并兼顧電池壽命損耗。因此,光儲充一體化能夠為減輕電網壓力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將在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光儲充一體化可以實現高效運維,提升用戶體驗度。 (三)能夠促進多產業協同發展,科技創新潛力巨大 光儲充一體化產業涉及光伏發電設備制造、儲能系統制造、充電設備制造等多個領域。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看,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如光伏發電效率提高、儲能系統穩定性和壽命延長,超充和V2G等技術逐漸成熟,光儲充一體化技術將不斷取得突破,進而推動光儲充一體化行業快速發展。同時,光儲充一體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充電網絡等環節的協同配合,需要通過數據分析和遠程監控等數智化技術,實現三者的和諧共存與融合發展。AI、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充電站建設進入智能融合時代,實現光儲充一體化協同。如,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光伏、儲能、電網和其他關鍵設備,實時監測并采集光伏發電量、電池充放電狀態、負荷需求等能源相關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預測光伏發電量、峰谷負荷、能源消耗模式等情況,為系統運行和調度提供決策支持;基于數據分析和預測結果,智能調度光伏發電和儲能系統的運行模式,以實現最優的能源調配和利用效率。此外,產業鏈協同發展反過來又將促進技術創新和成本降低,進而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
上一篇:市場化機制將推動新型儲能更好發展
下一篇:儲能仍是資本市場“寵兒”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