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儲能產業規模快速增長,2023年新型儲能產值突破3000億元,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已初步形成產業生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高東升在日前召開的2024世界儲能大會上表示。 近兩年,我國儲能迎來爆發式發展。儲能是加快推進碳中和進程、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發展新型儲能。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包括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目前,新型儲能是整個儲能板塊關注的焦點。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介紹,今年以來,新型儲能裝機規模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并逐步發揮功效。今年初,我國已經提前兩年達成“十四五”規劃的新型儲能裝機目標。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約86%。 從地區來看,華東地區新型儲能裝機增長較快,今年新增新型儲能裝機超過900萬千瓦;從省份來看,江蘇、浙江、新疆裝機快速增長,今年新增裝機分別約500萬千瓦、300萬千瓦、300萬千瓦。新型儲能已成為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能源局推動電網企業完善調度規程,促進新型儲能調用水平穩步提高。據電網企業統計,2024年1月至8月,全國新型儲能累計充放電量約260億千瓦時,等效利用小時數約620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8月迎峰度夏期間,全國新型儲能累計充放電量118億千瓦時,約占今年1—8月充放電量的45%,有效支撐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和可靠供應。在平衡較為緊張的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內蒙古等省(區),新型儲能最大頂峰同時率均達到90%以上,實際頂峰能力已達前期驗證最高水平,大幅提升電力穩定保供能力。 11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對新型儲能提出發展目標,即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型儲能制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億元以上規模的生態主導型企業3—5家。 在實施產業協同發展推進行動方面,《意見稿》提到,科學謀劃產業布局,加強資源保障利用。支持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地聚焦新型儲能領域,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構建戰略引領、創新驅動、專業賦能的產業發展格局。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推動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效聯動發展。 ■中國城市報記者 刁靜嚴《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11月11日 第08 版)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