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型儲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光儲融合作為能源領域的一項重要創新模式,正逐步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展望2025年,隨著可再生能源滲透率的提升,光儲融合成為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今年以來,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約86%,新型儲能已成為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近一年多以來,各家儲能企業打起了激烈的價格戰,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儲能電芯的平均價格已經從2023年初的0.9元/Wh下降至目前的0.3元/Wh左右。 12月10日,有機構向時代財經表示,當前電芯的成本大約在0.28~0.29元/Wh,這一價格已經非常接近市場上儲能電芯的銷售價格,即0.3元/Wh。這意味著成本與售價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儲能系統方面,造價成本在0.55~0.57元/Wh之間,近期也有部分項目出現了成本倒掛的現象。 儲能電芯和儲能系統的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系受上游碳酸鋰價格不斷下行的影響。不過,集邦咨詢新能源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建向時代財經表示,由于期貨市場的管控,碳酸鋰價格的下行空間有限。因此,預計整個行業在經歷價格下降后,將進入一個長時間的L型底部階段,即價格在一定范圍內小幅震蕩。 與此同時,光伏行業亦深陷內卷。今年以來,光伏行業不斷呼吁自律以盡快走出內卷的“泥潭”。對此,王建認為,光伏行業的自律問題需分產業鏈環節來看。 多晶硅方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呂錦標12月10日指出,去年新投產的項目數量過多,超過200萬噸,今年的產能利用率呈現下降趨勢;預計2025年新產能達到350萬噸左右,這是基于最高可能值的預測。總體來講多晶硅行業將經歷從虧損到微利的轉變,實現盈利的目標仍然具有挑戰性。 王建進一步指出,多晶硅環節主要依靠能耗管控和配額生產制來限制新建產能和存量產能的產出。硅片環節由于市場化選擇,已經自發降低開工率以控制產出;電池片部分由于技術迭代,產能與需求接近平衡;而組件企業,因各家的技術、成本、市場渠道都不相同,自律的約束力作用仍然有限。 “2025年,光伏行業組件端仍然將處在內卷的狀態當中。需求方面,裝機量未來5年內都可能維持在600GW左右。”王建表示。 據集邦咨詢分析預測,到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將達到596GW,同比增長率約為6%。同時,從2024年到2025年,儲能裝機需求雖然保持較高的增長趨勢,但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大幅下降至27%。 王建認為,光伏行業面臨供需錯配的挑戰,供給側改革成為必要,但儲能電芯的需求仍在增長,尚未達到必須改革供給側的程度。王建預計,在未來5至8年后,隨著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光儲融合市場將有望實現大規模增長。 本文源自:時代財經 |
下一篇:新型儲能:如何避免“內卷式”競爭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