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儲能產業,華自科技堅守價值至上、長期主義,致力于提供核心軟硬件產品和系統,謀實儲能EPCO,創新提出以源網荷儲為載體打造“低碳助推器”,以“三牛精神”加快實現儲能產業內外開花。 儲能行業高速增長,吸引眾多參與者蜂擁入局。市場向來遵從“叢林法則”,為了在這場儲能變局中獲得更好的生存、發展,入局者均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尤其以2023年競爭為甚。這是華自科技副總裁兼新型儲能事業部總經理蔣青山基于市場形勢的研判之一。 深耕電力電系統數十年,華自科技以價值、產品、實干為三大核心準則,在儲能市場保持高速增長。華自科技從創立起便專注于變配電自動化與水電自動化業務,是國內水利水電自動化龍頭企業。總體來看,華自科技深耕電力自動化已達數十載。 龍年春節過后,高工儲能遠赴湖南長沙,就2024儲能行業關鍵詞、企業重要布局及應對之策、行業發展趨勢預判等深度對話了華自科技副總裁兼新型儲能事業部總經理蔣青山。 自2019年落地首個光儲項目以來,華自科技儲能業務進展順利;論及儲能的淵源,2020年,華自科技成功中標瑙魯“光伏+儲能”項目,實現公司首個國際光儲項目落地;2021年,華自科技提供產品并實施的 100MW/200MWh 城步儒林電站成功并網。 蔣青山介紹,該百兆瓦時儲能電站項目作為儲能示范標桿項目,為華自科技積累了豐富的儲能電站運營經驗,也為其后期的儲能電站 EPC 業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伴隨儲能行業深入發展,目前華自科技主要定位為新能源、環保、工控、水利等領域用戶提供智能控制軟硬件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是多能物聯技術領航企業。 華自科技是湖南省首家推出儲能PCS、EMS、系統集成的企業。蔣青山作為公司儲能業務的“掌舵者”,也因此獲得2023高工金球獎年度人物。正如頒獎詞所說,他炯炯有神的眼睛傳遞著“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湖湘精神。 針對行業目前混亂的價格戰、同質化的產品、激進的產業投資等,他表示華自科技堅持“三牛精神”,即以孺子牛精神致力于為用戶創造價值,以拓荒牛精神為用戶提供創新產品,以老黃牛的精神實干致遠。 不同于其他,華自科技將儲能為抓手的源網荷儲定義為“低碳助推器”,指的是通過儲能技術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應用,以此來提高電力能效、減少能源浪費,從而降低碳排放,實現綠色經濟發展。 基于上述洞察,面向內卷持續的2024,有堅守、開新局、走出去是華自科技的三大重要關鍵詞。 有堅守,打造民企脊梁。在2023年極致內卷的情況下,華自科技依舊保持利潤正向增長,堅守價值理念而不是無底線的參與價格戰。這是華自科技作為有堅守的優秀民營企業的有力例證。蔣青山談到,華自科技作為湖南省能源領域上市企業,有堅守是基本準則,而這亦會是華自科技2024重要關鍵詞之一。 開新局,不負星途。2024年將是儲能行業發展的關鍵之年。當前儲能行業在極度內卷之后將會逐漸走向有序,這也給一些堅持儲能價值的企業帶來了更大機遇。華自科技亦堅信“星光不負趕路人”。2024年,華自科技持續聚焦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 走出去,加快實現內外開花。作為一家在“一帶一路”國家有眾多項目積累的企業,華自科技重點開拓該細分市場的儲能業務,既是市場的延伸,也是業務的延伸。重點開拓“一帶一路”國家儲能市場,實現海內外業務平衡發展。這也是華自科技2024年在儲能領域最重要的打法。 堅守價值創造 2022年,華自科技儲能設備及系統的營業收入為7811.79萬元,占營收的比重達4.65%。2023年中報顯示,華自科技儲能設備及系統實現營業收入6.82億元,增速高達5951%,占比47.26%。僅僅半年時間,華自科技儲能業務收入“狂飆”,成為“支柱”業務。 得益于儲能業務收入的大幅增長,2023年上半年,華自科技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6.57%和112.62%。2023年前三季度,華自科技仍保持業績高速增長,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4.68%和136.21%。從財報上看,華自科技已經在2023年在儲能板塊實現了高速增長。 在蔣青山看來,華自科技能夠在儲能領域與市場保持“同頻共振”、實現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其對儲能價值的堅守。 換句話說,得益于其儲能領域的核心技術。華自科技以EMS、PCS、CCS等核心技術為依托,擁有儲能自動化PACK產線,為客戶提供新型儲能EPCO(設計、設備、工程、運維)一站式解決方案。瞄準儲能EPCO是華自科技如何抵御儲能周期性陣痛的重要見解,也是行業為數不多能為客戶提供新型儲能EPCO解決方案的廠商,這也構造了公司儲能板塊的“護城河”。 蔣青山表示,“在未來儲能不要光去看直接成本,還要看綜合的“經濟帳”。比如,一些投資企業更喜歡選擇“甩手掌柜”式的投資,即將儲能工程、以及后期的運營維護全都交給目標企業,同時要求企業保證儲能具備一定的收益率。“EPCO不僅是商業模式的轉變,更要求企業具備軟件管理、售后服務、渠道建設、品牌效應等多種能力建設。” 盡管,儲能商業化機制尚不成熟,在“大干快上”的發展前期,在西北地區還曾出現過“磚頭儲能”。但伴隨儲能走向理性,儲能的投資屬性將會越來越弱,價值回歸將成為儲能領域重要關鍵詞。據蔣青山研判,伴隨儲能價值回歸,將給一批真正有實力、有堅守的企業帶來更大機遇。 堅持產品創新 從布局儲能業務伊始,華自科技即定位于以PCS、EMS為核心技術的儲能系統集成商,堅持產品創新是公司儲能發展植入骨子的基因。 坐落在湖南長沙的華自科技,極具湖湘特色。比如,從湖湘文化演變而來的華自科技經典“三牛精神”,不僅使其在客戶服務、市場開拓具有優勢,而且使得其在產品前瞻方面亦有獨特眼光。 在蔣青山看來,當前,鋰電以外的儲能技術路線將不斷創新發展,鋰電儲能的安全性、經濟性、穩定性、可靠性將是技術發展的原動力。具體來看,單體電芯可能繼續增大,但5MWh系統或將成為標品。只有儲能系統領域有標品的出現,才能引領其他配套走向標準化。 而在新技術方面,一是伴隨模塊化路線將不斷推廣、交直流一體裝備逐步應用,儲能EMS將越來越重要。二是隨著應用場景的多元化,未來光儲耦合的、建筑儲能的、AI+儲能的等產品也將逐一面世。“儲能必將從機械版向人工智能版轉變。”蔣青山判斷,未來,在智能化大趨勢下,將實現大儲的人工智能、工商儲的人機交互。 除了在PCS、EMS、儲能系統方面的創新外,華自科技很早就在儲能領域推出第一代智能化產品——CCS,HZC-600多能物聯協調控制器(應用在儲能領域也可稱之為儲能協調控制器)。針對PCS控制時間周期長、無法集中控制等問題,HZC-600多能物聯協調控制器通過創新的控制技術可使全站PCS得到統一協調控制,同時也將站內核心控制功能的控制時間周期縮短至毫秒級。據介紹,目前該產品已于多座百兆瓦級電網側儲能電站成功應用,對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堅定實干內外開花 出海已經成為龍年儲能企業的“一致步伐”。但華自科技并不簡單跟風,蔣青山表示主要瞄準“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以提供清潔可靠經濟的電力為目標。而定下出海“一帶一路”的決策,華自科技也是基于長久在全球電力領域的深耕細作,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對產品技術的自主開發。 首先,華自科技以篤實之姿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新型儲能EPCO一站式解決方案。從綜合能力和穩扎穩打來看,全國像華自科技這樣的公司其實也并不多。其次,開年以來,華自已斬獲埃塞俄比亞多個光柴儲多能互補項目。華自科技能夠深耕“一帶一路”儲能市場,同時拓展歐美業務,在于三十年海外市場的積累。事實上,華自科技已經在“一帶一路”國家具備足夠的工程實施能力,因此在此細分市場儲能領域的開展,只不過是市場的延伸。 “儲能市場一定要內外開花。”蔣青山認為,華自科技要海內外市場并重,緊盯“一帶一路”儲能機遇之余,還將注重在國內市場有的放矢。 在蔣青山看來,突破隔墻售電的微電網,多能物聯,光儲充等細分市場仍具有較大前景。伴隨儲能加快走向交易,華自科技也希望多打造一些像其已經落地在江蘇如東儲能電站項目,在滿充滿放中不斷實現儲能價值的同時,進一步助力華自科技儲能業務內外開花。 以源網荷儲為載體打造“低碳助推器” 提及2024年的發展趨勢,蔣青山預測,上半年可能將會有一大批企業破產,或慘遭淘汰。但隨后整個儲能產業將逐步走向有序。面對內卷的產業形勢,蔣青山堅信,以儲能為核心支撐,堅持源網荷儲一盤棋,加快虛擬電廠建設,一定可以加快儲能價值驅動。 一直以來,華自科技堅持源網荷儲一體化路線,指的是利用先進儲能與智能物聯技術,聚合分布式源、網、荷、儲資源,實現可靠供電及區域用能供需平衡,在大電網主導下形成區域多微網協同、源網荷儲一體化的穩健可控的新型能源網絡。 在蔣青山看來,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核心是打造源網荷儲聚合管控平臺,實現遠程集控、虛擬電廠、智能運維三大聚合管控功能,應用于光儲充微網、光儲直柔系統、柔性負荷聚合響應、多臺區柔性互聯共濟等典型應用場景。 蔣青山介紹到,華自科技作為全國首家建設電網側儲能電站的非電網企業,對源網荷儲理解頗深。華自科技打造了2.4MW源網荷儲系統實驗室,為華中區域首個具有2MW+功率級相關產品型式檢驗能力的實驗室,可為儲能變流器、光伏逆變器等大功率電力電子變換設備及源網荷儲系統提供綜合實驗平臺。 在行業大的內卷背景下,華自科技也立下了自己龍年愿景:以“三牛精神”,助推綠色發展,以源網荷儲等場景為載體,以虛擬電廠等為途徑,為客戶創造價值,也鞏固自身在行業的發展。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