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中國網獲悉,9月10日,碳中和能源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中國國際新型儲能技術及工程應用大會在深圳市南山區召開,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天壽在會上表示:“電化學流體電池因規模化、時長靈活、安全、無地域限制,適合于嘗試大規模儲能。目前突破流體電池技術的瓶頸,是搶抓儲能產業的關鍵。” 據趙天壽介紹,太陽能和風能在目前的能源結構中只占4%,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太陽能和風能的占比要提升至60%,這就意味著風能光能的裝機容量要達到50億千瓦。但風能光能本身是不穩定的,因而儲能的需求巨大,儲能裝機如果是按照20%~50%配儲能的話,需要10億至20億千瓦的儲能裝機容量,這大于目前的煤電發電總量,所以儲能將成為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技術之一。 在新型電力系統中,儲能會在各個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因而新型電力系統對儲能的要求非常多,也非常苛刻,需要安全的儲能裝置,要求低成本、規模化、高效率、長壽命,而且對于材料和裝置本身需要沒有地域和資源的限制。 流體電池儲能體系的儲能時長非常靈活,特別適合于長時儲能,也能夠實現規模化和具有無地域限制的優勢。此外,流體電池本身是安全的,充電和放電過程沒有相變,所以流體電池的另一個特別重要的特征是壽命長。 據悉,所謂流體電池,包括可流動的能量載體例如氫氣、甲醇、氨等燃料能量載體以及電解液,相對應的能量轉換裝置,有電解質、燃料電池、液流電池等,這些電池統稱為流體電池。 趙天壽表示:“目前來看,我們要克服的就是流體電池系統的成本,而且要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目前,全釩液流電池進入了商業的初期階段,產業的空間非常大,降低成本是最關鍵的。要降低成本,必須提高液流電池電堆的電流密度,降低電堆所需要的材料,同時電流密度的提高可以提高電解率。” “過去十幾年光伏技術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參考,我相信儲能技術也會像光伏一樣有快速發展。我們一定要保持戰略的定力,充滿信心發能儲能技術,擁抱新的未來。”趙天壽最后表示。 原標題: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天壽:突破流體電池技術瓶頸,是搶抓儲能產業的一個關鍵點 |
下一篇:儲能未來或將成為充電站標配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