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12日,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及展覽會(ESIE 2025)在北京·首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召開。本屆峰會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主辦,以“數智賦能產業變革,儲能重塑能源格局”為主題,展覽面積16萬平米,近800家參展商,吸引近10萬名國內外專業觀眾蒞臨現場,官方線上直播觀眾超230萬人次。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孟慶強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截至2024年底,國網經營區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已經達到5861萬千瓦/13786萬千瓦時(58.61GW/137.86GWh),應用場景以電源側、電網側為主,構網型新技術應用試點正在穩步推進。國家電網公司一直致力于創新應用、調度運行等,積極服務新型儲能高質量、規模化發展。 以下為致辭摘要: 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裝機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隨著雙碳進程的加快,電力系統向著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快速演進,新型儲能正成為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成為催生能源新業態、搶占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 近年來,國務院及多部委接連對新型儲能發展做出了重要的政策部署,涵蓋了發展規劃、電價改革,示范應用等方向,加速了技術多元化和產業化的進程。 我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增長迅猛,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底,全國已經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達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約2.3小時,裝機規模約為十三五末的20倍,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 截至2024年底,國網經營區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已經達到5861萬千瓦/13786萬千瓦時(58.61GW/137.86GWh),應用場景以電源側、電網側為主,構網型新技術應用試點正在穩步推進。國家電網公司一直致力于創新應用、調度運行等,積極服務新型儲能高質量、規模化發展。 在拓展創新應用方面,國家電網牽頭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及新型儲能原創技術策源地等工作,與外部單位通力合作,加快成果產出、轉化和落地應用,聯合上下游單位在西藏開展了電網側帶超容構網型SVG工程的建設;在湖北、遼寧等地開展了新型儲能電站黑啟動試驗,為電網應急管理水平及安全穩定能力等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在強化調度運行方面,2024年開展了新型儲能的集中調度試驗,國網經營區新型儲能短時最大頂峰能力達到了3000萬千瓦以上,檢驗了新型儲能運行和可用的水平,同時推動西藏、甘肅、新疆等多省區實現新型儲能的常態化調用。 在推進市場化建設方面,支撐22個省區出臺了新型儲能參與市場的規則,2024年公司經營區新型儲能相關市場交易電量達到了71.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了2.7倍。 在健全管理體系方面,組織撰寫了多項新型儲能國家標準,推動江蘇、安徽等20地出臺儲能參與兩個細則的政策,印發并網及調度管理文件等相關文件,推動儲能電站規范優質的接入電網。 未來國家電網公司將秉承開放合作的工作理念,持續開展新型儲能創新能力的建設。 一是價值引導,推動健全新型儲能市場機制。推動市場建設和政策機制的有效銜接,發揮市場引導作用,鼓勵更多的主體參與市場,通過市場充分體現靈活調節資源調峰的價值,豐富市場品種,根據新型儲能的作用兌現儲能爬坡、慣量支撐的價值,逐步推動電源側儲能以獨立市場身份參與市場化運作。 二是多措并舉,提升新型儲能的安全水平。加強新型儲能安全風險防范,健全儲能全生命周期安全質量體系,保障新型儲能項目建設運行的安全可控,深化對儲能本體系統集成與裝備、控制系統等全環節基礎研究和科研攻關,提升新型儲能對電力系統的適應性及支撐能力。 三是急用先行,加快新型儲能的標準修訂。新型儲能標準化工作點多面廣,技術創新迭代迅速,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應綜合考慮儲能產業發展現狀、市場應用需求、技術研究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不斷推進。還要加強新型儲能產業鏈環節標準的修制定工作,滾動修訂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加強新型儲能標準體系與電力系統相關標準的有效銜接。 隨著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以及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全面提速,我國新型儲能發展前景廣闊。國家電網愿與各位同仁一道,以創新為重,共同推進新型儲能安全高質量發展,更好的發揮新型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的支撐作用,也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慧。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