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期發布了《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新能源汽車通過充換電設施與供電網絡相連,構建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的信息流、能量流雙向互動體系,可有效發揮動力電池作為可控負荷或移動儲能的靈活性調節能力,為新型電力系統高效經濟運行提供重要支撐。 為保持我國在新能源產業的優勢地位,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楊全紅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車網融合技術對面向碳中和的能源互聯網建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要通過技術突破、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普宣傳大力推進車網融合相關技術的發展,加速其產業化進程。 他建議:一、推動關鍵技術突破,重點發展車網級動力電池和車網融合技術。建立產學研交互式的新型國家級研究機構,科技部、工信部和國家基金委立項國家級重大項目群,推進車網動力電池和車網融合相關技術源頭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支持車網級動力電池、電極、電控以及系統集成等方面的軟件、硬件等公共平臺、共用技術的快速突破,繼而實現有組織產業化,推動產業健康有序高速發展。特別在電池方面,加快推進兼具車網特性的高安全低成本電池體系研發和產業化,重點發展高比能、長壽命、高安全、可快充、環境適應性強的固態電池。 二、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建設“車網融合”學科體系。建議依托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已批復建設的7個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平臺作為試點單位,打破原有的學科和專業壁壘,建設“車網融合”本碩博學科體系,奠定人才基石;明確材料、電芯、系統、電能管理等交叉知識體系,通過產學研合作,加強高校教學科研與實際車網融合技術場景的聯通,實現人才培養“接地氣”,建立車網融合的職業教育和培訓中心,培養“車網融合”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人才,進而基于產學研交互式的新型國家級研究機構,培養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領軍人才。 三、厘清戰略定位,強化科普宣傳和應用示范,調動相關產業和電動車用戶參與電網調節的積極性。建議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等通過戰略研究項目,廣泛調研解析全球范圍內車網融合的產業格局和技術發展趨勢,聚焦中國明晰創新方向和產業發展路線,助力產業規模化、多元化、智能化;在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高的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建立車網融合示范區,結合國家儲能產教融合平臺建設,探索互動模式,循序漸進推動規模應用。 四、加強高精尖技術型企業培育,帶動車網融合產業快速發展。車網融合技術型企業通過吸納綜合性人才、推動電池、電力、電子及云端控制等多部門協同技術開發能力,高效融合三電及云端控制技術,從而不斷推進儲能式充電系統發展,有效鏈接電網和電動車。他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產業成長期加強對相關新型車網融合技術企業的扶持和技術補貼,實現一批車網融合領域小巨人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帶動產業逐步成熟和快速發展。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