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儲能的市場,已經來到了紅海階段。 疫情時代疊加海外線上消費需求逐漸走低令整個跨境電商“哀嚎遍野”,2021年,中國賣家在亞馬遜市場上的市場份額從42%下降到了36%。就在大勢頹靡不振的逆勢下,便攜式儲能反倒是“逆流而上”風光無二,這一點,在華寶新能源的招股說明書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經查閱,2021年華寶新能源便攜式儲能產品的銷售額達到了18.35億元,而對比2019年的2.50億元,銷售額翻了近10倍。作為消費電子大軍中的一員,便攜式儲能近兩年的發展尤為迅猛,一時之間紅杉、高瓴、中金、達晨等紛紛布局,老牌如華為、傲基、品勝等公司,也正在推出各自的便攜式儲能產品。 從整個產業鏈來梳理,便攜式儲能電源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及相關設備供應商,涉及到鋰離子電池、連接線材、塑料件、數據接插件等材料;中游為便攜式儲能電源生產商。以華寶新能源為例,其核心零部件中的電芯、電池組與逆變器主要來自于外采。而為其提供逆變器的拓邦股份,以及提供電芯、電池組的比克電池,在近三年內一直穩居其前五大供應商之中。 雖然我國便攜式儲能電源行業起步較晚,但在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累后,國內便攜式儲能電源行業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市場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的便攜式儲能電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數據顯示,中國占據了 90% 以上的便攜式儲能電源產量和出貨量,美國與日本排名第二、第三。 從企業出貨量來看,華寶新能市場份額最大,其2020年占據約16.6%的市場份額,其次是正浩科技、德蘭明海和安克創新等,海外企業中Goal Zero市場份額最大(其主要由國內的豪鵬科技、博力威為其代工)。截至目前包括欣旺達、鵬輝能源在內的多家鋰電池企業已對便攜式儲能用鋰電池展開布局。 考慮到部分電池類企業、電源類企業以及充電寶生產企業也具備進入該市場的技術基礎和能力,因此,整個便攜式儲能市場中小企業較多。再而便攜式儲能產品種類較多,容量差異較大,定價差異幅度不均,存在同行價格“內卷”的問題。 針對此,華寶的做法是將相應市場競爭拋給自己旗下的“電小二”與“Jackery”,公司的主營業務從充電寶的代加工及銷售,變成了鋰電池儲能產品及其配套產品的研發,定位不再局限于充電寶轉而上升到儲能領域,徹底與同行拉開了維度差距。 與電力儲能、通信儲能類似的是,便攜式儲能上游所需原料包括電芯、逆變器及各類電子元器件等。電芯依然是占據成本的“大頭”,上游電芯價格直接關產品的成本與利潤,對于價格更加“敏感”的C端而言也直接影響著銷量。 在電芯供應格局上,國外三星SDI、LG化學與國內的比克電池、鵬輝能源、利維能、橫店東磁等圓柱電池企業均有批量供貨,不過目前市場集中度較小,競爭十分激烈。考慮到2KW以上的儲能在未來屬于備電容量更大的高端產品,對產品安全、電池熱電管理等要求更高,附加值也更高,未來將成為頭部便攜式儲能鋰電池企業競爭的重點。 中游則為便攜式儲能電源生產商,截止2021年底,市場上主要以100-500Wh的產品為主,容量在500-1000Wh的低容量產品市場份額近幾年有所上升。1000wh以上的新品在今年應該是頭部企業發力的重點,隨著上游電芯單體能量密度的提升以及電池成本得到一定控制,便攜式儲能產品的高容量占比將會繼續提升。 目前便攜儲能產品在下游的應用上有兩個方向,一是戶外活動,二是應急發電。其中戶外活動包括戶外旅游、野營、運動等,受眾群體頗大,特別是在發達國家,戶外活動的普及率相當高。隨著未來整個戶外用品市場的繁榮,作為戶外活動不可或缺之物,便攜儲能產品自然也有廣袤的發展空間。 應急發電方面則對應的是全球近年來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災害頻發,例如近日由于異常高溫、持久干旱等問題令美國多州再度拉響缺電警報,無論是加利福尼亞州還是得克薩斯州,缺電就像過去幾年的類似情形在反復重演。日本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震頻發催生了龐大的便攜式儲能剛需。 綜合來看,戶外仍是便攜式儲能電源最大的應用領域,但近年來,隨著鋰電池成本的下降和用戶購買力的提升,應急領域及車充、DIY以及電力缺乏等其他領域市場占比不斷提升,也有望成為新的增長曲線。 最后在終端道方面,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全球便攜式儲能電源銷售渠道逐漸由線下轉為線上,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更是加速了線上渠道滲透率的提升。以華寶的招股說明書舉例,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線上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35.04%、67.83%、83.53%和87.92%。占比逐漸提高,這也是其他便攜式儲能“玩家”現狀的縮影。 日后隨著全球智能化的速度加快,物聯網終端設備、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筆記本、無人機等智能終端的日益普及,便攜儲能產品滲透率將會持續提高。且隨著行業標準化發展,具有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的企業將會更快搶占市場,部分低端產能則面臨淘汰,整個便攜式儲能行業將逐漸向頭部企業聚集,行業集中度將逐漸提升。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