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中國網獲悉,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發布《廣西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3—2030年)》(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由示范應用進入商業化應用初期并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全區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力爭達到300萬千瓦左右,其中集中式新型儲能并網裝機規模不低于200萬千瓦。到2030年,新型儲能實現全面市場化、多元化發展。 在規劃布局上,《規劃》強調,要集中建設,高效利用。發揮新型儲能“一站多用”的作用,鼓勵優先建設集中式儲能電站,提高利用效率。單個集中式儲能電站裝機容量規模以不低于10萬千瓦為宜,時長不低于2小時,場地條件允許的項目可適當提高建設規模。發揮新型儲能布局靈活的特點,就近就地高效利用。 在市場機制方面,《規劃》提出: 明確新型儲能獨立市場主體地位。推動具有法人資格的新型儲能項目,作為獨立主體參與電力市場。推動以配建形式存在的新型儲能項目,轉為獨立儲能項目。積極支持獨立儲能項目參與電力中長期交易、現貨、輔助服務等各類電力市場。推動獨立儲能電站以獨立調度對象身份直接與電力調度機構簽訂并網調度協議,納入電力并網運行及輔助服務管理。 建立健全新型儲能市場交易機制。完善廣西電力中長期、輔助服務市場,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鼓勵配建新型儲能與所屬電源聯合參與電力市場,鼓勵探索同一儲能主體可以按照部分容量獨立、部分容量聯合兩種方式同時參與市場交易的模式。鼓勵新型儲能以獨立電站、儲能聚合商、虛擬電廠等多種形式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完善“按效果付費”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豐富電力輔助服務交易品種。 健全新型儲能價格機制。完善支持用戶側儲能發展的價格機制,根據電力供需實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適時適度拉大峰谷分時電價價差,建立與電力現貨市場相銜接的需求側響應補償機制,推動用戶側積極配置儲能,降低高峰用電需求,減少接入電力系統的增容投資。落實國家有關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容量電價機制,科學評估新型儲能替代輸變電設施的投資效益,探索將電網替代型儲能設施成本收益納入輸配電價回收。 原文如下: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廣西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3—2030年)》的通知 各市發展改革委,各電網企業、各有關能源企業: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規〔2021〕1051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能源〔2022〕209號)等文件精神,引導我區新型儲能技術和產業健康發展,現將《廣西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3—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年4月25日 文件下載: 《廣西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3—2030年)》政策解讀 一、編制背景 新型儲能是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對于推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關鍵作用。2021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先后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暫行)》《“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等指導地方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指出省級能源主管應組織開展本地區新型儲能發展規模與布局研究,研究本地區重點任務,科學合理引導新型儲能項目建設。為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要求,引導新型儲能技術和產業健康發展,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了《廣西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的編制工作。 二、主要內容 《規劃》充分與國家有關文件,以及自治區能源、電力、可再生能源規劃相銜接,共有七個章節,包括發展基礎、面臨形勢、總體要求、規劃布局建設要求、主要任務、環境影響分析、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發展基礎。總結廣西在新型儲能應用、裝備制造產業、配套政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第二部分:面臨形勢。分析廣西新型儲能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第三部分:總體要求。提出廣西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推動全區新型儲能實現商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第四部分:規劃布局要求。結合全區新能源發展形勢、電網規劃建設情況等,提出新型儲能電站規劃布局要求,以及全區集中式新型儲能布局規劃建議。 第五部分:主要任務。提出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鼓勵新型儲能多元化發展、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化發展、加快新型儲能市場化步伐、健全新型儲能管理體系等主要任務。 第六部分:環境影響分析。包括環境影響分析、環境保護措施、環境保護預期效果。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從強化組織實施、加強政策支持、加強監督評估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三、組織實施 下一步,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規劃》各項任務舉措的落實落地,統籌推進新型儲能產業安全、高質量發展,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密切跟蹤規劃實施情況,必要時按程序對規劃進行滾動修編。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