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中國網獲悉,8月2日,湖南省發改委網站發布《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辦法》和《湖南省電力可中斷負荷管理辦法》。辦法確立湖南全省形成200萬千瓦電力需求響應能力、形成100萬千瓦實時可中斷負荷控制能力的目標。需求響應每次補償價格不高于10元/千瓦,可中斷負荷調用補償價格20元/千瓦·次。 此前,《關于做好2021年迎峰度夏有序用電和需求響應有關工作的通知》規定,需求響應補償價格最高為2元/千瓦,2023年補償價格調整為最高10元/千瓦。 《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辦法》明確參與響應主體,規定在省電力公司營銷系統中獨立立戶、單獨計量的直供終端電力用戶可直接或由負荷集成商代理參與需求響應。 明確負荷集成商應為具備供電電壓等級在380伏及以上、響應負荷能力在10千瓦及以上,且具備全天96點負荷曲線采集能力的其他電力用戶由負荷集成商代理參與需求響應,具備集成3000千瓦及以上響應負荷能力。 辦法還規定了具體實施日期及響應時段由省電力公司根據電力供需平衡情況決定。單日內組織響應次數不超過2次,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4小時。 《湖南省電力可中斷負荷管理辦法》提出,電力可中斷負荷是指經電力用戶認定,可實時中止用電且不影響安全的負荷。參與電力用戶可獲得相應資金補償。補償費用=Σ次〔調用價格×(基線負荷-調用時段平均負荷)〕。 原文如下: 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于印發《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辦法》和 《湖南省電力可中斷負荷管理辦法》的通知 湘發改運行規〔2023〕372號 各市(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局 ,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南郴電國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供電公司、有關負荷集成商、電力用戶: 為進一步做好湖南電力保障工作 , 促進全省電力供需平衡,我委制定了《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辦法》和《湖南省電力可中斷負荷管理辦法》 , 自 2023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 , 有效期 5 年 。 請你們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 1. 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辦法 2. 湖南省電力可中斷負荷管理辦法 3. 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合作協議 4. 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合作代理協議 5. 湖南省 電力 可中斷負荷控制系統建設合作協議 6 . 湖南省電力可中斷負荷控制系統建設合作代理協議 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 年 6 月 12 日 附件 1 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辦法 為進一步優化電力資源配置 , 充分調動電力需求側靈活負荷資源,促進負荷高峰時段全省電力供需平衡 , 結合全省電網負荷特點,制定本辦法 。 一、定義及其啟動條件 定義:電力需求響應是指在電力市場中 , 電力用戶根據價格信號或激勵機制改變其用電行為,從而促進電力供需平衡 。 現階段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為削峰需求響應,在全省電力供需出現可預見性的供應缺口時 , 電力用戶按照約定,在缺口時段成功自愿削減、中斷用電負荷 , 并獲得相應資金補償。 啟動條件: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電力公司)預判電力供需平衡情況 , 當全網電力供應缺口不超過 200 萬千瓦時 , 優先啟動削峰需求響應,如需求響應不能覆蓋電力供應缺口 , 則缺額部分同步組織有序用電。 二、總體目標 持續完善全省電力需求響應機制 , 有償組織用戶可調節電力負荷,形成全省 200 萬千瓦電力需求響應能力 , 在電力供應缺口時段,按需參與全省電力供需平衡調節 。 三、參與響應主體 在省電力公司營銷系統中獨立立戶、單獨計量的直供終端電力用戶可直接或由負荷集成商代理參與需求響應 。 (一)直接參與用戶 供電電壓等級在 10 千伏及以上的電力用戶可直接參與需求響應 , 也可通過負荷集成商代理參與。 (二)負荷集成商 1. 供電電壓等級在 380 伏及以上、響應負荷能力在 10 千瓦及以上且具備全天 96 點負荷曲線采集能力的其他電力用戶由負荷集成商代理參與需求響應 。 已參加市場交易的零售用戶建議選擇代理其售電業務的售電公司作為負荷集成商。如該售電公司未在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管理平臺(以下簡稱:需求響應平臺)注冊成為負荷集成商 , 可選擇其他負荷集成商代理業務。 2. 負荷集成商需具備湖南電力市場售電公司資質 , 或具備電力能效監測相關系統,對代理的電力用戶具有負荷監測手段和調控能力 , 并將相關數據接入需求響應平臺。 3. 在需求響應平臺完成注冊 。 注冊資料包括:公司營業執照、銀行賬戶、售電資質信息、代理用戶明細及代理用戶響應負荷能力等。 4. 具備集成 3000 千瓦及以上響應負荷能力 。 四 、 權利與義務 見附件 3 、附件 4 。 五 、響應時間 具體實施日期及響應時段由省電力公司根據電力供需平衡情況決定 。 單日內組織響應次數不超過 2 次 , 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 4 小時 。 六 、響應邀約、應邀與執行 1.日前邀約通知。 省電力公司根據電力供需平衡情況 , 預判次日供電缺口,提出啟動削峰需求響應請求 , 經 省發展改革委 確認后 , 向全部響應主體發出邀約通知,并發布響應主體基線負荷 , 響應主體可通過需求響應平臺查詢其基線負荷、應邀負荷和申報價格等信息。 2.日前應邀確認。 收到日前邀約通知的電力用戶 , 要及時反饋次日應邀響應負荷和申報補償價格,不反饋用戶默認不參與 。 應邀響應負荷不能超過響應時段內用戶平均基線負荷。具有電力能效監測相關系統的負荷集成商 , 其平均基線負荷為其代理用戶平均基線負荷總和,負荷集成商作為整體直接反饋次日應邀響應負荷和申報補償價格 , 其代理用戶無需反饋。 日前邀約截止前 , 應邀用戶可以修改價格和負荷信息,排序以用戶最后一次修改并確認信息為準 。 日前邀約截止后,需求響應平臺根據應邀用戶反饋信息 , 依次 按申報價格由低到高、應邀響應負荷由大到小、反饋時間由早到晚的規則排序 , 至應邀響應負荷累計值覆蓋次日供電缺口或反饋用戶排序完畢。日前邀約結束后 , 需求響應平臺公布成功應邀用戶名單及響應負荷確認值,并通過短信通知響應主體參與次日響應 。 當應邀負荷不能覆蓋次日供電缺口時 , 缺額部分實施有序用電。應邀結果不影響有序用電方案執行序位 , 仍按原序位執行。 3.響應價格。 按響應時段內響應負荷進行補償 , 每次補償價格不高于 10 元 / 千瓦 。 4.響應執行與取消。 確認參與響應的用戶要提前做好用電計劃安排 , 按時按量壓降用電負荷。省電力公司根據實際電力供需情況 , 可提前取消需求響應,但取消需求響應指令必須在響應時段前 1 小時送達到響應用戶 , 否則默認執行。 七 、效果評估 省電力公司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數據是需求響應執行效果評估評判 的 依據 。 1.基線負荷標準。 基線負荷包括最大基線負荷和平均基線負荷 。 基線負荷制定分為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兩種類型 。 工作日選取首個需求響應邀約日前最近 5 個正常工作日(不參與需求響應和有序用電)響應時段負荷曲線(采樣周期為 15 分鐘)作為基線負荷樣本 , 5 個樣本需滿足同一時刻點至少有 2 個樣本功率數據 。 剔除采樣點功率低于 5 個樣本平均功率 25% 或高于 5 個樣本平均功率 200% 的樣本 , 剩余樣本取平均值得到平均基線負荷,其最大負荷作為最大基線負荷 。 非工作日的基線負荷標準參照工作日標準計算,其中樣本數調整為 3 個 。 在組織日前邀約前 , 省電力公司計算出需求響應簽約用戶基線負荷,并對邀約用戶或負荷集成商發布 。 邀約用戶或負荷集成商通過 需求響應 平臺查詢 基線負荷 。 基線負荷可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 應邀用戶因樣本日檢修、暫停或響應間隔時間過長等原因 , 導致平均基線負荷與實際不符,市州供電公司或應邀用戶可通過需求響應平臺提出修正基線負荷申請 , 并提供佐證材料,經省電力公司審核通過后 , 可重新計算基線負荷。 2.響應評估。 在需求響應過程中 , 參與響應用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為有效響應,否則為無效響應 。 ( 1 )最大基線負荷與響應時段最大負荷差值應大于響應負荷確認值 。 ( 2 )平均基線負荷與響應時段平均負荷差值應大于響應負荷確認值的 80% 。 負荷集成商視為直接參與用戶 , 其整體響應負荷需滿足以上條件為有效響應,否則為無效響應 , 其代理用戶根據自身響應實際情況評估。 3. 需求響應效果評估完成后 , 省電力公司將相關數據報 省發展改革委 備案 。 八 、響應補償 1. 需求響應補償按響應時段有效響應負荷給予補償 , 無效響應不給予補償。同一用戶同一日內按有效參與次數進行補償 。 實際響應負荷 = 平均基線負荷(千瓦) - 響應時段內平均負荷(千瓦) 補償費用 = 補償價格(元 / 千瓦) × 實際響應負荷(千瓦) ( 1 )當實際響應負荷小于響應負荷確認值的 80% (不含) , 響應無效,不予補償 ; ( 2 )當實際響應負荷在響應負荷確認值的 80% (含)~ 150% (含)之間時 , 按實際響應負荷乘以申報補償價格進行補償;超過響應負荷確認值 150% 的部分不予補償 ; 2. 直接參與需求響應用戶 , 補償資金由省電力公司結算支付。 3. 負荷集成商需提供與代理用戶簽訂的需求響應協議和雙方確認的補償分成比例 , 所有資金由省電力公司組織結算支付。 4. 省電力公司統計需求響應結果并測算各參與響應用戶的補償費用 , 報 省發展改革委 審核并公示 , 次月 15 個工作日前完成結算 。 對補償費用有異議的響應用戶在 7 個工作日內通過需求響應平臺反饋 , 經省電力公司核實后重新報 省發展改革委 審核公示 , 在重新公示的次月完成結算。 九 、資金來源 1. 補償資金從省需求響應專項資金安排 。 2. 需求響應補償資金使用情況應對外公布并接受第三方機構審計 。 十 、監管及應急響應 1. 響應主體依法依規參與需求響應 。 嚴禁不正當競爭、串通報價等違規行為,違反者扣罰其違規獲得需求響應補償費用 , 退出需求響應名單,納入電力市場失信名單 。 2. 響應主體至少參加一次有效日前邀約 , 參與需求響應時應按時、足額響應,嚴禁出現響應時段平均負荷較平均基線負荷不降反升情況 。 響應主體未參加有效日前邀約、參加需求響應后在響應時段執行不到位的、因破壞負控裝置等自身責任造成電網集中控制設備無法正常運轉的,省電力公司及時報告 省發展改革委 , 省發展改革委 會同相關部門對響應執行不到位的用戶責令改正 。 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用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第六十五條執行有關措施 , 相關后果由用戶承擔,如因響應執行不到位發生影響電網安全 , 追究其法律責任。 3. 省電力公司及時向 省發展改革委 、電力市場管理委員會報告需求響應運行情況 。 4. 省發展改革委 、 省 能源局、國家能源局湖南監管辦 , 根據各自職能依法履行監管職責。 附件 2 湖南省 電力 可中斷負荷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優化電力資源配置 , 充分發揮全省實時可中斷負荷在電力供需平衡中靈活調節作用,結合全省實時可中斷負荷特點 , 制定本辦法。 一、定義及其啟動條件 定義: 電力 可中斷負荷是指經電力用戶認定 , 可 實時 中止用電且不影響安全的負荷 。 參與電力用戶可獲得相應資金補償。 啟動條件: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電力公司)預判電力供需平衡情況 , 當電網臨時出現 100 萬千瓦以內電力供應缺口的突發狀況 , 或經采取其它負荷管理措施后仍存在電力供應缺口時,可直接調用實時可中斷負荷資源 。 原則上,實時可中斷負荷資源在迎峰度夏度冬期間調用 。 二、總體目標 通過改造實時可中斷負荷供電回路 , 加裝負荷監控裝置,并接入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 , 實現負荷集中監測、統一控制,形成 100 萬千瓦實時可中斷負荷控制能力 。 三、參與主體 參照《湖南省電力需求響應實施辦法》相關規定執行 。 四 、 權利與義務 見附件 5 、附件 6 。 五 、調用時間 具體實施日期及調用時段根據電力供需平衡情況決定 , 但日內調用次數不超過 2 次 , 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 4 小時 。 六 、調用流程 1.負荷調用。 省電力公司評估當日供電缺口和實時可中斷負荷資源 , 向 省發展改革委 報備后 , 由省電力負荷管理中心在當日供電缺口時段可執行的實時可中斷負荷資源范圍內,進行直接調用 。 調用方案由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自動生成并直接執行。如出現區域性缺口 , 可分地區調用實時可中斷負荷。根據調用實施的評估結果 , 用戶可獲得當次實時可中斷負荷調用補償費用。 2.負荷恢復。 實時可中斷負荷調用結束后 , 省電力公司通知用戶,用戶確認現場安全后恢復用電 。 七 、補償價格 調用補償價格 20 元 / 千瓦 · 次 。 八 、效果評估 省電力公司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數據是實時可中斷負荷執行效果評估評判 的 依據 。 效果評估完成后,省電力公司將相關數據報 省發展改革委 備案 。 1.基線負荷。 調用方案生成時刻 , 用戶實時可中斷負荷監控裝置采集的實時用電負荷。 2.評估。 省電力公司監測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用戶實時可中斷負荷值 , 同時滿足以下條件視為有效調用,否則無效 。 ( 1 )用戶的實時可中斷負荷受控裝置或系統隨時在線可控 , 調用時刻受控對象執行控制命令正常; ( 2 )調用執行后至調用結束前 , 監測調用實時可中斷負荷無增加。 九 、補償費用 1. 滿足實時可中斷負荷效果評估標準的給予補償 。 補償費用 =Σ 次〔調用價格 × (基線負荷 - 調用時段平均負荷)〕 ; 2. 用戶補償資金由省電力公司結算支付 。 3. 負荷集成商需提供與代理用戶簽訂的代理協議和雙方確認的補償分成比例 。 所有資金由省電力公司統一結算支付,負荷集成商按代理協議條款獲得相應的調用補償 。 4. 省電力公司統計調用結果并測算各參與用戶的補償費用 , 報 省發展改革委 審核并公示 , 次月 15 個工作日前完成結算 。 對補償費用有異議的用戶應在 7 個工作日內通過需求響應平臺反饋 , 經省電力公司核實后重新報 省發展改革委 審核公示 , 在重新公示的次月完成結算。 十 、資金來源 補償資金從省需求響應專項資金安排 , 資金使用情況應對外公布并接受第三方機構審計。 十 一 、監管及應急響應 1. 各市州電力運行主管部門組織屬地供電公司加強負荷控制系統設備運行維護 , 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用戶現場設備安全監督檢查。對控制裝置故障、控制功能缺失的用戶 , 要責令其配合整改,確保控制裝置功能完備、正常運行 。 2. 簽約用戶和負荷集成商依法依規參與實時可中斷負荷響應 , 因破壞負控裝置等自身責任造成實時可中斷負荷資源無法正常調用的,省電力公司要及時報告 省發展改革委 , 省發展改革委 會同相關部門對相關用戶責令改正 。 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用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第六十五條執行有關措施 , 相關后果由用戶承擔。如因調用不成功發生影響電網安全的 , 嚴肅追究責任。 3. 省電力公司及時向 省發展改革委 、電力市場管理委員會報告實時可中斷負荷響應運行情況 。 4. 省發展改革委 、 省 能源局、國家能源局湖南監管辦 , 根據各自職能依法履行監管職責。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