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中國網獲悉,8月13日,天合光能攜行業伙伴,實地探訪了天合中核匯能海南100萬千萬源網荷儲建設項目與天合光能/中國聯通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智能微電網示范項目。 依托至尊系列高效組件、智慧儲能系統等創新產品組合及一體化場景解決方案能力,通過天合光能智慧調度系統的深度賦能,天合光能不僅攻克高海拔極寒、強輻照、生態脆弱等挑戰,更開創性落地“風光儲協同治沙”與“綠電驅動算力”兩大技術范式,為沙戈荒治理與東數西算國家戰略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核心技術與生態協同樣板,充分彰顯了科技驅動綠色變革的強大力量。 場景化治沙方案,構建共和荒漠清潔能源矩陣 在海拔3150米的青海共和荒漠,天合光能以“風光儲協同治沙”系統解決方案重塑生態能源版圖。天合光能打造的全球首個第三批國家大基地“源網荷儲多能互補”標桿項目,集成800MW至尊光伏組件、200MW風電以及150MW/300MWh智慧儲能系統,構建了“發-儲-輸-用”高效協同的清潔能源矩陣,年供綠電高達18.3億度,是天合光能“風光儲協同治沙”場景化解決方案的典范之作。 海南大基地源網荷儲建設項目的核心創新在于其生態融合設計與整體解決方案能力。天合光能獨創的“支架加高+前后雙排螺旋樁基礎”方案,將光伏組件離地高度提升至1.5米以上,不僅確保了系統在高寒大風環境下的極致穩固,更巧妙實現了“光伏治沙、光伏鎖邊”的生態屏障功能。這一設計有效抑制了風沙侵蝕,為下方開展畜牧養殖預留了寶貴空間,開創了可持續發展的“牧光互補”新模式。配套的智能運維體系與大容量集中式、組串式逆變器混合方案協同發力,確保了項目首年等效利用小時高達1720小時。 面對高寒缺氧、頻繁沙塵暴等極限施工挑戰,天合光能項目團隊憑借深厚的工程經驗和全鏈條管控能力(覆蓋設備選型、工程設計到施工交付),僅用8個月便實現高質量并網,在青藏高原創造了又一個建設奇跡。項目還緊密結合生態保護,通過設置“草場保護圍欄”等措施,成功構建了生態修復與清潔能源生產和諧共生的“治沙鎖邊”示范區,為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創新路徑。 綠電驅動算力,鑄就三江源高原零碳新標桿 從共和荒漠轉向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核心區,天合光能以“源-網-荷-儲-算五維協同解決方案”打造全球最高海拔零碳算力燈塔。項目深度融合了光伏、風電、儲能與算力設施,依托天合光能智慧調度方案,實施“兩充兩放”策略(日間儲光/夜間補算),實現100%綠電穩定供應,年供電超1000萬度。 作為全球最高海拔的“零碳算力”燈塔項目,項目采用N型雙面雙玻組件,其卓越的耐候性、近乎為零的PID衰減風險和雙面增益特性,完美適應高原強輻照、強紫外線和大風沙等極端環境。支架系統創新設計兼顧高效與穩定,實現“發電+停車+充電”三維集約用地,大大減少土地資源使用。儲能系統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穩定、經濟智能的三重核心保障,為“綠電驅動AI算力”提供核心支撐。項目特別注重生態兼容,光伏支架離地0.3米的設計有效促進了草場自然修復。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全產業鏈技術,項目實現安全高效運維與成本降低20%。項目為“東數西算”國家工程提供綠電認證、能效優化與成本降低三位一體方案,支撐青海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彰顯綠電驅動算力的循環經濟價值。 天合方案賦能國家戰略,點亮全球零碳未來 天合光能集中式解決方案華北區域總經理王大威在探訪中深刻闡釋了項目的標桿意義。他表示,兩大工程驗證天合場景化系統解決方案的硬核實力。天合中核匯能海南100萬千萬源網荷儲建設項目不僅是大規模清潔能源生產的典范,更探索出一條“綠色發電-生態修復-產業協同”的沙戈荒綜合治理新路徑。天合光能/中國聯通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智能微電網示范項目則開創了綠電直驅高載能算力基礎設施的全新模式,驗證了零碳算力的可行性與巨大價值。 致力于成為全球光儲智慧能源的領先者,天合光能這些在中國高原成功落地的創新實踐,正變成可復制的經驗。未來,天合光能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將推廣到中亞、中東等世界各地的荒漠高原地區,幫助解決能源供應、生態治理和零碳發展等難題,用中國方案為全球能源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