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濱,廣袤的灘涂與鹽堿地交織延伸,大港油田的作業區恰似這片土地上跳動的能源脈搏。在天津大港油田的北大港23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現場,濟柴動力有限公司為其配套的儲能系統已基本建設完成,即將于10月前正式投運。據了解,該儲能系統,是中國石油京津冀地區首個大型水面光伏項目的發電配套儲能單元。其基本建設完成,標志著濟柴動力儲能業務,正式躋身京津冀地區市場和水面光伏儲能市場,實現了地域和細分領域的雙突破。 “濟柴動力為這個“水上智慧光伏發電系統”配備了7套5兆瓦/10兆瓦時的儲能產品,搭配14臺5兆瓦時非步入式液冷儲能電池艙和7臺5兆瓦逆變升壓一體機,組成了35兆瓦/70兆瓦時的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主要服務人員李志指著眼前的儲能設備介紹道,“設計儲能時長2小時,專門用來平抑光伏出力波動、參與電網調峰,還能解決棄電問題,讓每一度清潔電能都能用在刀刃上。” 在項目現場,集裝箱式的儲能倉如同一個個“能源堡壘”,嚴陣以待。濟柴動力項目負責人宋純真掀開儲能倉的檢修門,內部橙黃色的線路整齊排列,連接著一塊塊磷酸鐵鋰電池。“為了適應近海氣候和水面作業環境,我們把產品防腐等級提升到了C5級別,液冷系統還具備防水、防火、防風沙的特性。” 作為傳統裝備制造企業轉型的“排頭兵”,濟柴動力依托發動機、壓縮機、新能源、新業態“兩機兩新”產品發展戰略,在新能源領域持續發力。此次北大港23萬千瓦光伏發電配套儲能項目正是濟柴儲能技術與油氣田綠色發展需求的精準對接。“不止是發電,這套系統還能為油田生產提供穩定電力支持,實現‘采油’與‘發電’的協同增效。”宋純真補充道。 夕陽西下,光伏板的反光與儲能倉的輪廓交相輝映。隨著項目進入投運前的最后沖刺階段,這片“水上能源基地”即將向京津冀地區輸送清潔電能。濟柴動力用技術創新書寫著新能源轉型的答卷,也為區域綠色發展注入了“濟柴力量”。 (大眾新聞記者 王欣怡) |
上一篇:科力遠上半年凈利大增187% 獨立儲能電站下半年集中落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