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文嫣 當可再生能源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引擎,儲能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爆發式增長。在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賽道中,成立僅兩年的洛希能源異軍突起,不僅完成了多輪融資,更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近日,洛希能源董事長、創始人郝燁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深入解讀儲能行業的發展邏輯、企業的戰略布局以及創業路上的思考與實踐。 與新型電力系統深度協同 成立于2023年的洛希能源,成長速度很快。“預計今年完成超過5GWh的交付,銷售額近20億元。”郝燁坦言,這背后是清晰的戰略布局和對行業趨勢的把握。 洛希能源的核心業務聚焦電化學儲能系統,以鋰電池儲能系統為基礎,同時積極布局鈉電池、半固態電池儲能系統等新興技術。“我們的產品就像一個巨大的‘充電寶’,但比普通充電寶復雜得多。”郝燁解釋稱,一個大型儲能電站可能包含幾百萬顆電芯,須解決安全性管理、性能優化、通信同步、轉換效率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憑借清晰的戰略布局,洛希能源迅速獲得資本青睞。申能集團、晶澳投資、上海機場、錦冠資本等產業資本的陸續入股,不僅帶來了資金支持,還推動了產業資源的深度整合。 “他們不僅是投資者,更是合作伙伴。”郝燁說,“他們能幫我們對接資源、提供信息,甚至直接帶來業務合作。這對初創企業來說非常寶貴。” 在業務布局上,洛希能源采取“三條腿走路”的策略:在大型儲能主賽道,與頭部企業合作,以ODM、OEM、LRS的方式提供核心零部件和解決方案;在離網、微網等細分場景,利用主賽道積累的成本、品質、技術優勢主導系統集成并提供運維服務;積極探索光儲氫混合微網等前沿領域。 “我們最近在東南亞做了一個光儲加氫燃料電池的零碳微網項目。”郝燁介紹,這種多元化布局既能保證企業的穩定增長,又能為未來發展儲備技術能力。 “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儲能來解決峰谷調節、調頻、備用電源等一系列問題。”郝燁分析稱,這要求儲能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我們的研發重點就是降低新能源的度電成本,讓光伏、風電加儲能的成本能與傳統煤電競爭”。目前,光伏加儲能的度電成本已接近傳統煤電的0.35元/度,未來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在理性與激情中穩步前行 在郝燁看來,新一代創業者既要秉持“敢打敢拼,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又要具備全球視野和理性思維。 在團隊管理上,洛希能源展現出獨特的風格。公司員工平均年齡約30歲,核心技術和管理崗位上有不少年輕人。“年輕人有活力、有創意,學習能力強,對新技術的接受度高。”郝燁直言,但年輕人也有不足,比如韌性和抗壓能力有待加強,“所以我們采取‘教練式’管理,提供方法、明確路徑,放手讓他們干,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在項目遇到挫折時,管理層會幫助年輕人復盤總結,這種方式能讓他們快速成長,也讓企業保持活力。 對于平衡技術創新與財務管理,郝燁提出了“低成本犯錯”的理念。“創新肯定有風險,關鍵是要控制風險。”他解釋稱,公司會像漏斗一樣篩選技術方向,先廣泛關注各種新技術,再逐步剔除不符合趨勢或企業能力的選項,最后圍繞幾個確定性高的方向,集中資源突破。在產品開發上,采用標準化模塊的“樂高模式”,既能降低研發成本,又能快速響應客戶的定制化需求,這種方式能在保證創新的同時,控制財務風險。 這種理性與激情的平衡,讓洛希能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前行。“儲能行業雖然競爭激烈,但機會也很多。”郝燁說,只要企業堅持長期主義、深耕技術創新、做好差異化布局,就能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的目標不是成為最賺錢的企業,而是成為對能源轉型有貢獻的企業”。 擁抱高速增長時要直面激烈競爭 “從鋰電池研發到高壓輸配電技術,從風電整機制造到光伏組件生產,中國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郝燁說,這種全產業鏈優勢讓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儲能項目裝機量年均增長速度超50%,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 然而,高速發展的背后是激烈的競爭。 能源作為基礎性產業,天然具有低毛利屬性,價格敏感度極高。在郝燁看來,企業要回歸長期主義,應該把目光放遠,不糾結于眼前的價格競爭,而是專注于技術創新和系統優化。有的企業在電池熱管理技術上深耕,有的在儲能系統智能化控制上突破,有的專注于長周期儲能解決方案,“當每一家企業都能找到自己的差異化賽道,整個行業就會形成‘物種多樣性’,從同質化競爭轉向協同發展”。 這種差異化發展的思路,正在推動儲能技術的多元化。除主流的鋰電池儲能外,鈉電池、半固態電池、液流電池等新技術路線不斷涌現,物理儲能、氫能儲能等非電化學儲能方式也在特定場景得到應用。“技術的多樣性是行業成熟的標志,也是抵御風險的保障。”郝燁認為,只有這樣,儲能行業才能真正支撐起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應用。 郝燁和洛希能源的探索,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成長故事,更是中國儲能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正如郝燁所說:“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們愿意做‘鋪路石’,為新能源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