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中國網獲悉,8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介紹“十四五”時期能源高質量發展成就。“十四五”以來,我國能源事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十四五”規劃《綱要》能源主要指標將如期完成,我國建成全球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能源體系。 “十四五”是能源供應更足、韌性更強的五年。“十四五”前四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量已達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預計五年新增用電量將超過歐盟的年度用電量。我們加快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有效滿足了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2024年全國發電量超10萬億千瓦時,占全球1/3,能源生產總量折合約50億噸標準煤,占比超全球1/5,保障了能源供應“量足價穩”。這五年,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優化,橫跨東西、縱貫南北、連通海外的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更加完善,有力帶動了中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加快轉化為發展優勢,也為經濟大省挑大梁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東部地區用能中,有40%來自“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北煤南運”等“能源大動脈”。我們加強民生用電用油用氣供應,著力打通難點堵點,居民用能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十四五”期間,我們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每5輛車就有2個充電樁,老百姓充電更省心。我們積極應對極端自然災害,最快速度恢復能源供應,守住了民生用能“生命線”。 “十四五”是綠色低碳轉型最快的五年。我國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風電光伏每年新增裝機先后突破1億、2億、3億千瓦關口,實現臺階式躍升發展,發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能源消費“逐綠前行”,全社會用電量中,每3度電就有1度綠電。全國能源消費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預計將超額完成“十四五”確定的20%目標,煤炭占比每年減少1個百分點,這“一增一減”大大提升了經濟發展“含綠量”。我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十四五”期間累計為其他國家減少碳排放約41億噸,為全球低碳轉型作出重大貢獻。 “十四五”是能源科技創新取得更大突破的五年。新能源等技術裝備領跑全球,新能源專利數占全球4成以上,光伏轉換效率、海上風電單機容量等不斷刷新世界紀錄,短短幾年,新型儲能規模躍居世界第一。白鶴灘水電站、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第四代高溫氣冷堆等多個“全球最大”“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運,油氣開發突破深地“萬米大關”、挺進“千米深海”,這些“大國重器”彰顯了我國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發展進入快車道,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加快推進,能源產業與工業、交通等領域加速融合,新領域新賽道持續涌現,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源泉。 “十四五”是能源改革持續深化、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的五年。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重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按下“加速鍵”,煤電、新能源全面入市,全部工商業用戶進入市場,油氣“全國一張網”初步建成,能源法頒布實施,能源宏觀調控和行業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活力加快釋放,電力市場注冊經營主體已達97萬家、是2020年的5倍。出臺促進能源民營經濟發展十條措施,絕大多數的光伏設備制造企業和60%以上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都是民營企業,有的核電項目民營企業參股比例達到20%,可以說,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推動能源轉型變革的重要力量。 王宏志表示,“十四五”以來,面對復雜變化的國際國內能源形勢,我們端牢能源飯碗,走出了能源高質量發展的中國之路,為世界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下一步,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力推動“十五五”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加快建設能源強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能源支撐。 |
上一篇:解鎖交易型混儲電站收益密碼:鋰電+全釩,如何實現1+1>2?
下一篇:返回列表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