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段時間,儲能行業的“內卷”陰霾持續籠罩,“價格戰”硝煙愈演愈烈,“洗牌”的寒意也在市場中加速蔓延。 據“電池中國CBEA”報道,截至今年3月,儲能相關的產業鏈企業數量已達到了驚人的29萬家。更為殘酷的數據是,迄今為止,儲能行業已經有超過3萬家企業倒下(處于注銷、吊銷、撤銷、清算、停業、歇業等異常狀態)。 今年以來,隨著136號文指明儲能行業商業化方向,以及國家層面多次釋放反內卷信號,行業亟需對長期以來無序競爭的反思加深。 一是行業頭部企業正在加速技術創新,構建行業門檻。近期遠景儲能、海辰儲能、瑞普蘭鈞、阿特斯等一批儲能頭部廠商集中開展鋰電池儲能系統大規模火燒測試,為行業樹立了一個安全的新標桿。 二是行業協會正在積極組織主流儲能企業代表閉門研討,擬通過行業共識和自律來推動反對低于成本價競爭、反對惡性價格內卷。 正如遠景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指出,儲能行業反內卷已經刻不容緩,全行業需要凝聚共識,快速行動起來。 價格內卷惡化:從國內廝殺到全球蔓延 近年來,儲能行業在價格內卷的漩渦越陷越深。 以4h儲能系統為例,其價格跌幅令人咋舌。2023年底最低中標價為0.638元/Wh,到2024年底已跌至0.437元/Wh,降幅超過30%。據尋熵研究院統計,2024年,4小時儲能系統的月均報價在一年之內下降了26%;相比于2023年1月,降幅達64%。 即便在136號文發布后,低價競爭態勢仍未扭轉。從近期中國能建25GWh儲能系統集采開標信息來看,0.37元/Wh的最低報價再次刷新三個月前的0.398元/Wh記錄,創行業新低水平,低價內卷的態勢仍在持續發酵。 2022年下半年至今,儲能系統的價格跌去了接近8成。雖然儲能廠商近兩年通過技術創新大幅降低了成本,但田慶軍認為,“市場價格的下跌遠超技術降本的幅度,目前的市場均價已經低于成本價,全行業面臨普遍虧損。” 田慶軍指出,儲能行業降本已經進入了深水區,技術降本的速度明顯減緩,加上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已無法支撐慣性下滑的市場報價。 迫于國內價格內卷壓力,自去年起中國儲能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加速出海。 海外儲能市場商業模式成熟,投資回報可觀,同時對產品質量和安全要求更高,存在巨大的合同履約風險,這就需要較高的利潤水平來緩沖。然而,國內廠商的價格競爭正在快速拉低海外項目中標價。 以中東市場為例,2021年,紅海一期項目報價還在20美分/Wh,到了2023年沙特Sudair項目,就降到了約11美分/Wh,而2025年阿聯酋RTC項目,已低至7.5美分/Wh。四年間,降幅超過62%。 今年,有一家中資企業為了中標卡塔爾800MWh項目,報價僅為6.2美分/Wh,換算后約為0.44元/Wh,價格與國內市場基本一致。 更嚴峻的是,安全風險不斷積聚。部分企業為壓低成本報價,開始用B級電芯替代A級產品。這類電芯大致在高溫環境下項目循環壽命衰減速度加快,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甚至影響整個中國儲能產業的全球化。 田慶軍強調,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能源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未來前景不可限量。中國儲能產業鏈已經在世界上占據主導地位,但以惡性價格戰為標志的內卷式競爭,正以犧牲質量和安全為代價,損害國家和全行業利益,反內卷迫在眉睫。 反內卷勢在必行:政策與行業雙輪破局 價格內卷的全球蔓延,讓行業“溯本清源” 的需求愈發迫切。今年以來,中央層面密集釋放反內卷信號,為治理無序競爭提供政策支撐。 3月,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包括儲能在內的新興產業指明方向。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要求,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進一步明確不正當價格行為認定標準,要完善低價傾銷的認定標準,規范市場價格秩序,治理“內卷式”競爭。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指出,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 政策東風下,解決儲能內卷難題已經勢在必行。 近期,多家儲能頭部企業聯合相關協會正籌劃成立相關“反價格內卷聯盟”。意在通過頭部企業帶頭,嚴格限制低于儲能成本線的投標。同時通過協會監督,對違規企業采取警告、行業通報、社會聲討等措施,以及對甲方不合理訴求進行識別和抵制,以規范市場秩序。 這一模式已在風電行業得到驗證。2024年10月,風能專委會組織12家風電頭部整機企業簽訂《中國風電行業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自律公約》。后自11月至今,風電整機招標價格再也沒有低于1400元/千瓦(業內評估的大部分風機成本線),成功走出價格內卷。 田慶軍表示,反內卷的關鍵是行業的自律。尤其是頭部企業要以身作則,既要保持價格定力,也要持續加大投入,通過技術創新、價值創造來構建行業門檻,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實現儲能行業的理性繁榮。 田慶軍強調,行業反內卷不僅是市場回歸理性的必然,更關乎長遠發展。 一是維護國家利益,避免因不合理的內卷價格導致中國企業在全球利益受損。 二是為了保持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專注研發投入和專利構建護城河,鞏固全球領先優勢。 三是促進儲能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通過加速優勝劣汰消除潛在風險隱患,為儲能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