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鹽城的固牌材料有限公司廠區內,1.98MW光伏和0.8MW/1.6MWh儲能系統于2023年年底正式投運。 該光儲系統由日新鴻晟智慧能源(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新鴻晟)投資建設,日新鴻晟是國能日新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23年,母公司從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起家,近年來相繼拓展了電力交易、智慧儲能、虛擬電廠等新興業務。 這套光儲系統搭載了8臺首航新能源的215kWh儲能柜,以分布式光功率預測、用戶負荷預測、電價預測為支撐,來綜合制定工商業儲能充放電策略。按照儲能每日兩充兩放運行考慮,在滿足業主用電需求條件下,預估該項目每年可節約電費約84萬元。 在今年4月9日,這個項目第一次參與了江蘇電網的輔助服務,一次性獲得收入2030元,雖然這方面的收入占比還很小,但為后續工商業儲能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工商業儲能作為儲能產業中的“新起之秀”,自2023年以來,隨著儲能成本的下降和峰谷價差的拉大,使工商業儲能投資具備盈利的可能性。在數以萬計儲能從業者的推動下,各地工商業儲能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廣東三大工商業巨頭省份。 據「儲能100人」了解,2024年湖北、湖南、河南、貴州、四川、重慶、海南、安徽、山東等地也開始進入行業的視野,已經成為新的項目可投區域。 工商業儲能何以爆發?未來能否得以持續?又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在第十二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首航新能源展臺上,「儲能100人」與光伏盒子、日新鴻晟、首航新能源以“工商業儲能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就上述問題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 工商業儲能爆發的幾大因素 工商業儲能無疑是當下儲能領域最火的細分賽道。 2023年被譽為工商業儲能元年,雖然目前裝機量占比不高,但卻是一個被各方角色都高度看好的細分賽道,是“兵家必爭之地”。 實際上,現在的工商業儲能也是早期用戶側儲能的主要形式。2017年、2018年用戶側儲能裝機占比一度超過半壁江山。后因工商業連降兩輪電價,直接導致用戶側儲能投資熄火。 日新鴻晟副總經理汪付星從投資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他認為,儲能設備本身價格的下降和各地的峰谷價差到了一定程度,重新讓投資具備可行性。另外儲能的想象空間比較大,國能日新在各地推虛擬電廠,儲能是目前來看是最優質的可調資源。“我們內部叫儲能+,儲能本身的想象力可以鏈接很多額外的場景。” 光伏盒子首席分析師諸葛認為,人的因素不可忽視,眾多的儲能從業者推動了這個產業向前發展。“一部分人就是大家之前說的所謂的十萬家儲能系統集成商,這個數字是有點夸張的。首先真正有人有產品的企業其實沒那么多。第二,這10萬家系統集成商大多數其實是有產品企業的客戶,他們也許只是賣了一臺、兩臺、三臺,有人去開發這個業務,才看到整個市場會非常快速往前推進。” 作為儲能早期從業者之一,首航新能源常務副總裁兼集中儲能業務線總裁余峰認為,目前至少 90% 以上的場景收益都是來自峰谷價差,特別像浙江兩充兩放之后,未來預期是不是能做到三充三放。“正常的情況下工商業儲能項目IRR基本能做到11% -12%,相較于分布式光伏的8%-9%,這個收益其實是相對比較可觀的,所以促進了更多投資者的進入。” 行業初期面臨的系列挑戰 當下超300家公司入局工商業儲能,推出的工商業儲能柜以200度電為主,其中215度電儲能柜成為主流產品,高度同質化導致工商業儲能低價投標現象依然嚴重。 去年此時,主流工商業儲能柜價格大約在1.5元/Wh上下,今年集體下探至1元/Wh左右,個別廠家的報價不到0.8元/Wh,成本直逼規模更大的大型儲能。 近期,浙江溫州市某工商業儲能電站出現事故,整個溫州市的工商業儲能項目正在進行消防整改,引起全行業的關注。按照要求,逾期未提供消防設施檢測報告或經消防檢測不合格的用戶側儲能項目,不僅拿不到補貼,甚至面臨增加成本或被拆除的風險。 安全是工商業儲能發展的基礎。工商業儲能都是在園區、廠區,包括像賓館、酒店之類人口密集的地方,一般無人值守,較傳統電站儲能而言,場景更復雜、消防難度更大、人員資產更密集,對于安全的需求尤為凸顯。 余峰認為,雖然工商業儲能有遠程值守,但是遠程值守的效果是需要驗證的,如發生了問題,無法快速響應,需要從產品設計源頭上加以考慮。 2023年更多地方性企業利用其客戶資源投資工商業儲能領域,他們大多數對儲能行業的理解不深入,只看到表面性高收益測算而盲目投資。 儲能是極度依賴運營、通過精確預測與科學決策實現盈利的“競技型”業務,這與新能源電站投資建設業務有本質的區別。 汪付星表示,運營儲能從一開始的設計難度就會比光伏大很多。每個變壓器配多少?能不能達到那個預期的做功天數?有的項目可能超過預期,有的項目可能低于預期,它不會像光伏那樣,預期和實際不會有那么大的偏差。 當下國內工商儲盈利模型的最強邏輯是基于分時電價下的峰谷套利。峰谷電價的不確定性,導致了很多投資者都在追求“快進快出”,不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另外分時電價的機制往往是由宏觀政策制定,而政策的轉向幾乎是終端電力用戶不可預知的,也導致了很多的業主和投資人持觀望態度。 汪付星認為,針對沒有電力現貨的省份,比如安徽、湖北,如果分時電價波動,已投的項目可能會受一些影響。對于華東的省份,尤其是對于江浙滬經濟發達區域,價差降低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堅定看好在東部的投資。 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浙江大學兼職教授、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長劉亞芳建議,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要盡量保持適度穩定,減少工商業和戶用儲能設施投資回報不確定風險。 總而言之,行業在起伏中前進,但仍面臨不少挑戰。無法確認持續性的分時電價機制、充放電需求的不確定性、不斷推高的非技術成本、尾大不掉的售后運維、弱盈利模型的狹義性和不確定性等問題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尋找多重積極變量 2024年,投資方對于儲能項目的投資和選擇更謹慎,不僅關注項目初始投資成本,開始關注全生命周期收益。 工商業儲能客戶群體高度分散,企業不僅要提供優質的產品,還需要在渠道、服務、研發速度和客戶需求響應等方面具備競爭力。 隨著大家對儲能認知的提升和儲能成本的降低,工商業儲能市場仍在變化過程中。“如果客戶的場景只適合裝50度的電池,只要這個市場足夠大,50度的儲能柜大家也會愿意推。”諸葛認為。 價格或許不再是內卷的單一的維度。汪付星表示,工商業儲能怎么和數據算法去結合在一起,提供一些更多維度的服務,可能是卷的必備技能。 儲能不是傻瓜式的充電寶,不僅僅只有能量搬移的功能。在長達10年到15年的全生命周期內,需要根據不斷變換的電價和負荷情況進行智能化調整。 “儲能后續以企業為單位去參與現貨市場,電價每天價差波動的頻次會更加頻繁,如果有光伏的情況下,怎么去準確地預測光伏出力?怎么去預測整個市場的電價波動?怎么和電力交易去結合?這對企業的算法和數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汪付星表示。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虛擬電廠或將成為工商業儲能能否破局的關鍵。作為一種新型電源協調管理系統,虛擬電廠通過信息技術和軟件系統,實現分布式電源、儲能、可調負荷等多種分布式資源的聚合和協同優化,其電力管理協調作用的有效發揮需要高質量的儲能系統參與協作。 2023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布《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標志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入全面啟動和加速推進的重要階段。 藍皮書提出新型電力系統轉型加速期(到2030年)用戶側目標之一為電力消費新模式不斷涌現,分散化需求響應資源進一步整合,用戶側靈活調節和響應能力提升至5%以上。 目前,國內的虛擬電廠仍處于邀約型(需求響應為主)的試點和探索階段。重慶、廣東、福建、山東等地出臺了虛擬電廠有關方案或實施細則,明確虛擬電廠參與需求側響應的方式和收益結算規則。 余峰認為,分布式能源裝機增加對于虛擬電廠的應用和能源交易結構的改變,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礎。現在的儲能也許是未來的每一個加油站,它能夠及時地從儲能這個端口給所有的用戶提供用能,從而產生流量上的收益。 未來隨著增量配網、隔墻售電等模式的發展推進,儲能有望進一步提升電網調節能力,幫助緩解新能源消納問題。 在遠期,成為能源聚合服務運營商乃至承擔起運營區域、城市級的虛擬電廠將為用戶側儲能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