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華北能監局、內蒙古發改委聯合印發《關于蒙西電力現貨市場由試運行轉入正式運行的通知》,正式宣布蒙西成為我國第5個轉入正式運行的電力現貨市場,內蒙古的儲能商業模式就此全面激活。 內蒙古的儲能藍海 據內蒙古能源局發布,累計2024年底,內蒙古自治區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全國第一,達到1032萬千瓦,全國首個新型儲能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省區。2024年新增建成新型儲能裝機規模708萬千瓦,同比增長246%。 2025年,內蒙古已規劃儲能項目仍有超百吉瓦時等待落地。2024年4月、5月,內蒙古共發布兩批次電網側獨立新型儲能電站示范項目共30個,總規模2.97GW/11.96GWh;2024年5月、9月,內蒙古發布兩批次新型儲能專項行動項目共20個,總規模21GW/94GWh,單個項目規模基本在4GWh。 新型項目專項行動清單: 《蒙西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行動方案(1.0版)》(征求意見稿)曾提出,到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2500萬千瓦。 先有需求,后入市場,才談收益,借著政策東風內蒙古儲能藍海已成,新型儲能市場下一階段的挑戰勢必更加嚴峻。 蒙西儲能市場痛點或將打通 蒙西地區在國家能源局對華北區域新型儲能建設和運營情況的調研中就被指出“新能源配建儲能市場機制不健全”,原因是河北和蒙西共計106座、容量高達7GWh的電源側配儲在運項目均存在調度運行響應不積極、利用率低等問題。 在政策“強制”配儲的推動過程中,一批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低價產品趁機混入市場,“建而不用”逐漸成為儲能行業一大痛點。 近期,針對這一問題兩部委印發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提到,不得將配置儲能作為新建新能源項目核準、并網、上網等的前置條件。在政策導向和電力市場的雙重需求下,未來更多的新能源配儲也將走向獨立儲能之路。 早前,蒙西獨立儲能盈利模式也已經明確。《獨立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實施細則(暫行)》提出,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和電源側獨立儲能電站在正常運行方式下作為獨立市場主體,按市場規則參與電力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自主申報充放電計劃。“容量補償+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已經成為蒙西電網側獨立儲能較為確定的盈利模式。其中,在容量補償盈利模式,電網側獨立儲能按放電量補償上限0.35元/千瓦時,補償期10年。以100MW/400MWh電站粗略測算,單日放電量以額定容量的60%計,年運行260天,則年容量補償金額約超2000萬元。 蒙西在正式轉入電力現貨市場后,獨立儲能逐步以“報量報價”形式參與,增加收益能力。 據《蒙西電力市場調頻輔助服務交易實施細則》、《蒙西電力市場備用輔助服務交易實施細則》,儲能電站還可以參與調峰、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市場,內蒙古的儲能商業模式亦將充分打開。 行業洗牌中,地方國企勇闖儲能 我們期待一個良性發展的儲能市場。但是政策滲透、行業洗牌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一方面,政策“放手”后,儲能市場化后“主動盈利”效果如何,仍是未知。 面對內蒙古這一片土壤肥沃、充滿機遇的儲能藍海,守在家門口的企業很難不蠢蠢欲動。 近日,內蒙古電力集團在召開的2025年儲能專業工作會上還提出,要以“日日全力以赴”的使命感做好新型儲能電站運營管理,深挖參與現貨市場策略,精確計算、精準操作、精益管理,最大限度提升營收能力。 2024年12月13日,內蒙古電力集團旗下蒙電智匯科技與中城大有達成合作意向,就內蒙古儲能產業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儲能電站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服務新模式。會上,蒙電智匯科技執行董事趙晨旭提到,隨著新能源裝機比例的不斷提升,儲能電站對于平衡供需、提高電網運行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內蒙古作為新能源資源富集區,儲能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中城大有也希望借助蒙電智匯科技在儲能領域的專業技術優勢,加速在內蒙古地區的儲能項目落地。 2025年1月2日,蒙電智匯科技赴廈門與新能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希望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落地。借助新能安作為全球知名鋰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子公司,在高端鋰電池領域具有深厚的研發實力和豐富的市場經驗,助推內蒙古地區能源電力產業的發展。 近期,內蒙古電力集團智匯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一則招標信息顯示,該公司正在謀劃組建電力儲能公司。同日,該公司又發布了適用于蒙西地區的儲能技術路線研究報告采購公告,服務內容包括項目技術實施方案與報告大綱、新型儲能關鍵技術與技術經濟、蒙西地區新型儲能應用場景、商業模式與收入分析等。公開平臺信息得知,目前兩項招標均已完成中標公示,進入工作開展階段。 從有限的招標信息中大膽猜測,蒙電智匯科技極大可能會針對蒙西儲能市場成立一家專注項目落地的電力儲能公司,且傾向推進新型儲能技術的場景化應用,在家門口這片熱土上推動新型儲能的場景化應用,無疑不是為儲能的市場化加一把火。 |
上一篇:特斯拉能否撬動儲能行業格局?
下一篇:返回列表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