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中國網獲悉,6月20日,據沈陽發布微信公眾號信息,沈陽正式印發實施《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儲能產業實現年產值200億元,培育形成5—8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集聚30—50家儲能產業相關企業,全市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力爭達到60萬千瓦左右。到2030年,全市儲能產業實現年產值1000億元,培育形成10—1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集聚50—80家儲能產業相關企業。 原文如下: 《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 (2024-2030年)》 和《沈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 (2024-2030年)》 新聞發布會 6月20日召開。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強 介紹情況 下面我介紹一下《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和《沈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起草情況和主要內容。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源泉,關乎遼寧振興全局、關乎沈陽發展未來。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儲能和氫能產業高質量、規模化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綠色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塑造未來競爭新優勢。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科技局、工信局等相關單位起草形成了《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和《沈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已于6月10日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今天將正式印發實施。 一、規劃背景 當前,在全球能源結構清潔化、低碳化轉型的背景下,儲能和氫能產業已經被視為世界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是綠色轉型的“開路先鋒”。推動新型儲能、新興氫能高質量、規模化發展,對于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堅持高站位規劃、全方位部署、全過程支持。儲能、氫能產業在產業鏈培育、項目建設落地、應用場景培育、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全球新能源產業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市提出打造“儲能之都”“北方氫都”的規劃設想,得到了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和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我們有信心,以規劃為引領,做大、做強我市儲能、氫能產業,牢牢抓住新能源產業風口期,為沈陽振興開辟新賽道、催生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二、主要內容 (一)《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 《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分為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布局、重點任務、環境影響評價和保障措施6個部分24項內容,可以概括為4個方面: 第一,明確了“兩步走”的發展愿景。到2025年,全市儲能產業實現年產值200億元,培育形成5-8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集聚30-50家儲能產業相關企業,全市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力爭達到60萬千瓦左右。到2030年,全市儲能產業實現年產值1000億元,培育形成10-1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集聚50-80家儲能產業相關企業。 第二,明確了“一核、兩帶、三圈”的空間布局。一核是以鐵西區為核心,依托鐵西區雄厚的產業發展基礎,打造全球領先的儲能產業基地,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現代化儲能產業集群。兩帶以鐵西區為核心向渾南區和大東區兩翼延伸,分別形成“鐵西至大東儲能生產走廊帶”和“鐵西至渾南儲能科技走廊帶”。三圈為儲能生產研發圈、儲能示范項目圈和儲能產業協同創新圈。 第三,明確了6大重點任務。一是強化關鍵技術攻關,構建儲能創新體系;二是統籌布局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化發展;三是持續完善體制機制,加快市場化步伐;四是融入新型電力系統,推進規模化發展;五是推進多元示范應用,增強產業競爭力;六是規范儲能項目管理,健全政策標準體系。 第四,完善了相關保障措施。提出強化組織領導、鼓勵先行先試、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推廣合作、建立考核機制等5項保障措施,讓《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更具可行性。 (二)《沈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 《沈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分為發展環境與基礎、總體思路與目標、發展重點、空間布局、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6個部分27項內容,也可以概括為4個方面: 第一,明確了總體思路與目標。確定了把沈陽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北方氫都”的發展定位。到2025年,全市氫能產業實現年產值500億元,形成覆蓋全市、輻射全省的氫能全產業鏈全景式試點示范基地。到2030年,全市氫能產業實現年產值1000億元,形成輻射全省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引領區和策源地,氫能全產業鏈基礎形成。 第二,明確了“一核兩區三心多園”的空間布局。一核是以鐵西氫能裝備制造基地為核心,兩區為沈北煤炭地下氣化制氫產業集聚區和大東氫能燃料電池集聚區,三心為國際綠氫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煤炭地下氣化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和國家自主摻氫燃氣輪機應用示范中心,多園包括氫能裝備產業園、氫燃料電池產業園、煤炭地下氣化制氫產業園、氫氨醇綠色能源產業園和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產業園。 第三,明確了7個重點任務。包括壯大氫能產業集群、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拓展氫能應用場景、打造配套服務平臺、優化交流合作機制、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等7個方面重點任務。 第四,明確了保障措施。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持、拓寬融資渠道、降低環境影響、加強安全監管等5項保障措施。 面向未來,沈陽打造“儲能之都”和“北方氫都”的藍圖正徐徐展開,機遇空前、前景廣闊。借此機會,我們向國內外新能源從業者和投資人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大家來沈考察發展;也向在沈新能源企業、專業人才鄭重承諾,我市將一如既往為大家竭誠服務,共同擁抱能源革命新時代。 發布會上還回答了 記者提出的相關問題 問:請問一下沈陽市接下來將如何推動《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和《沈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落地實施,如何能夠確保取得預期的效果? 答: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強:規劃制定出來,落實是關鍵。這兩個規劃,都是分兩步來實施。第一步是到2025年,第二步是到2030年。我們制定了明確的、可量化的具體指標,我相信,經過大家共同努力,沈陽一定能如期打造“儲能之都”和“北方氫都”。 在兩個規劃中,我們也提出了保障措施,來保障規劃的實施。我介紹一下我們近期正在推進的一些工作。 一是圍繞《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和《沈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制定了行動計劃、重點任務清單和重點項目清單,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的推動規劃的實施和完成。項目是產業的基礎和支撐,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我們一直牢牢抓住儲能及氫能重點項目,專班推動、專人負責、專務管理,確保重點項目按期落地投產,開展“四比四看”項目建設競賽活動,比結果、看成效,曬成績單。在儲能領域,堅持儲能電站開發類項目和裝備制造類項目同時抓,堅定不移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遠景能源、億緯鋰能、宿遷時代、微控新能源、電投融合、鉅能儲能等國內儲能行業龍頭企業選擇在我市布局產能。在氫能領域,立足我市資源稟賦,以煤炭地下氣化產業項目為牽引,帶動制氫、氨、醇等相關產業發展,帶動氫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沈鼓集團氫燃料電池空壓機系列化產品、航天三菱系列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產品研發試制取得了突破。 二是我們建立了協調機制。成立了新能源產業集群工作專班,由分管常務工作的副市長任組長,相關市政府副秘書長任副組長,發改、科技、工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建設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工作,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整體推進合力。工作專班采取定期召開例會的方式,及時分析總結全市新能源開發利用及重點項目推進情況,督查督辦專班確定事項,推進工作落實落地。 三是儲能和氫能產業開局良好。我市通過內育外引,在加大力度培育本地重點企業的同時,錨定儲能和氫能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短板、斷點,強化產業鏈招商,一批體量大、質量優的項目紛紛落地,產業鏈完整性明顯增強,產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顯著提高。年初以來,沈陽微控飛輪儲能、恒久安泰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等重點儲能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支撐氫能規劃的重點項目,康平縣生物化工產業園、沈北煤炭地下氣化聯產制氫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年底前將實現開工建設。 問:市科技局在推進落實《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和《沈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重點采取哪些具體的舉措? 答:市科技局副局長楊洪穎:推進氫能、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我市在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資源較為豐富,擁有沈陽工程學院等高校院所3家、遼寧省低碳制氫與化工利用重點實驗室等省市科技創新平臺5家,擁有院士、優青等一批國家省市高層次人才。近年來,市科技局凝煉了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等10個“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需求推薦列入省科技項目庫,啟動了新能源產業集群市級重大科技專項,全市新能源領域高企達到200家,沈陽微控公司為東北首家裝備制造領域獨角獸企業。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采取三個方面舉措,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進“兩個規劃”落實落地: 一是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圍繞產業集群頭部企業、骨干企業,進一步聚焦產業“卡脖子”問題,以重大科技專項等形式組織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著力提升產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整合高校、院所、領軍企業、拔尖人才等科技資源,推進相關領域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參與遼寧省新能源重點實驗室群建設,建立完善全流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路徑,加快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潛能。 三是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在繼續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基礎上,篩選創新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企業,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精準施策,加速形成一批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 問:請問沈陽市發展氫能及儲能有哪些產業基礎?對沈陽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將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 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蓬:在氫能領域,我市技術儲備實力雄厚,高科技企業集中度高,黎明氣體、佛吉亞斯林達、航天三菱等知名企業在“制—儲—運—用”四個環節上不同程度地積累了豐富的原始創新成果,為沈陽發展氫能產業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在儲能領域,我市裝備發展優勢明顯,沈鼓集團生產的單軸雙支撐型離心壓縮機、多軸組裝式壓縮機等產品能夠滿足所有空氣儲能裝置規模需求;沈陽微控生產飛輪儲能單元等應用于新能源一次調頻領域,有效帶動我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恒久安泰生產的全釩液流電池從釩電解液、交換膜、電堆制造及儲能系統集成等方面貫通產業節點,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氫能及儲能產業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我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是有利于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形式,其應用將有效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而儲能技術能夠有效儲存和調節能源供應,實現能源錯峰使用和高效利用。更重要的是,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儲能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將提升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通過大力發展氫能及儲能產業,我市將不斷提升清潔能源的使用比重,加快能源消費結構的綠色轉型步伐,為我市的經濟發展注入綠色新動力。 二是有利于提升工業技術創新能力。氫能及儲能產業作為新興產業,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支持。我市通過發展相關產業,將吸引和聚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和研發機構,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的深度融合,我市將在氫能及儲能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氫能及儲能技術涉及材料科學、加工制造、系統集成等多個領域,其產業鏈較長,上下游關聯度高。隨著我市氫能、儲能產業的壯大,必將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資本涌入,有望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優勢,并孕育出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助力我市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儲能產業的創新高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
儲能中國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儲能中國網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文字或圖片,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本網站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網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凡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的內容屬儲能中國網原創,轉載需授權,轉載應并注明“來源:儲能中國網”。
本網站部分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版權所有:儲能中國網 備案信息:京ICP備2022014822號-1 投稿郵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儲能中國網 www.3158cn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