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是動蕩的一年,地緣沖突激烈,大國博弈加劇,經濟高通脹,引發全球能源行業深層影響,供需格局步入調整階段,能源安全備受關注。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
嘉賓介紹:王陽,基金經理,碩士研究生學歷,證券從業11年,基金管理4年,在管基金有國泰智能裝備、國泰智能汽車等,在管總規模112億,擅長領域包括制造業、消費升級和新興產業。國內市
2022年,儲能市場受到了供應鏈中斷和政策利好的兩個方向的拉動。那么這些力量將如何塑造2023年的全球儲能市場?——這對增長意味著什么? 調研機構Wood Mackenzie發
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鐵-空氣電池具有“可逆生銹”循環,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等優點。一家美國公司正在設計一種大型電池,該公司表示,與鋰電儲能系統相比,這種電池可以幫
2022年12月23日 深圳,華為面向行業舉辦智能光伏十大趨勢發布會。會上,華為智能光伏業務總裁陳國光從多場景協同、數字化轉型、重構安全等維度出發,全面解讀了智能光伏十大
關于新能源大規模基地化開發利用的思考 唐健——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 一、我國新能源大規模基地化開發利用現狀 近年來,我國以
12月13日,廣東電網能源投資公司儲能事業部副總經理劉小龍在公開活動中提到,相對于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的商業模式比較清晰。尤其是工商業儲能,可以通過峰谷套利等獲取較大收益
隨著《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規〔2021〕1051號)文件的頒布,全國范圍內的獨立儲能電站項目招投標信息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從發標主體類型來看,主要集中
國外新型儲能政策研究及對中國儲能發展的啟示李敬如, 萬志偉, 宋毅, 孫充勃, 金強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2209引用本文李敬如, 萬志偉, 宋毅, 等. 國外新型儲能
隨著新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這一能源革命進程的加速推進,儲能未來將擁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其中,具有低成本、大規模、長壽命、綠色環保等優勢的壓縮空氣儲能產業拐點已至,技術被
新型儲能是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今年1月和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ldq
1月19日,在首屆中國低碳城市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中國碳中和五十人論壇成員趙天壽在以《面向碳中和的儲能技術》為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