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業儲能的商業模式分析
近年來,工商業儲能被不斷提及,但卻因為商業模式的原因,一直是個尷尬的存在,初始投資大,回收周期長,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從數據上看,2022年,儲能全年并網規模達7.76GW/16.43GWh, [詳細]
“價格降低本是行業競爭力的體現,但最近一年完全變味了。”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日前對上海證券報記者坦言,“儲能行業再繼續‘卷
今日,A股固態電池概念股集體爆發,多只個股強勢領漲。晶華新材盤中逼近漲停,星云股份漲幅突破9%,信宇人漲超6%,上海洗霸、華盛鋰電等企業股價同步攀升。市場資金持續涌入這一
2025年的工商業儲能行業,正站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轉折點上。 分時電價峰谷價差套利,是一直以來工商業儲能的主要盈利方式。但隨著分時電價政策頻繁調整,全國多省份電價差
碳酸鋰市場正掀起一波“非理性回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5月的6.05萬元/噸,飆升至7月的7.7萬元/噸區間,短短兩個月漲幅超25%。 這輪暴漲背后,是
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內需市場,中國是國內工業企業的核心依托與戰略腹地。 依托成本效率優勢,中國企業通過“一帶一路”沿線及歐美、非洲、中東、澳大利亞等市
東部南部新型儲能2030/35年裝機目標1459萬、3000萬等。 “為支持未來十年區域內電力系統滿足慣量、調頻、日內調峰及備用等靈活性需求,東部區域2030和2035年電網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周立 “不論鋰離子儲能還是鈉離子儲能,未來光儲一體化會是穩定可調,完全可以實現的。”高紀凡在2023年接受專訪時曾如此說道。 今
儲能中國網獲悉,近期,儲能行業迎來一項重要安全實踐——大規模火燒測試。這一測試不僅是對企業儲能產品安全性能的極限挑戰,更是行業安全標準提升的重要標志。遠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136號文)叫停新能源強制配儲后,對市場新增主力的獨立儲能而言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連日來,全國多地持續高溫,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用電負荷不斷攀升。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16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首次突破15億千瓦,達到
文 | 華夏能源網 “強制配儲”落幕后,儲能并未按下“暫停鍵”。在各地新的政策中出現很多鼓勵、支持措施,儲能新機遇正在顯現。 華夏能源網獲
7月以來,持續高溫天氣帶動揚州用電負荷不斷攀升。為了全力做好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工作,揚州通過提升電力供應保障能力、推動新能源加快發展等系列舉措,牢牢守住民生和重點用